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村上春树,改行写作的经历算得上非常与众不同,属于“大器晚成”的范例。
他在30岁之前,从事经营酒吧的生意。即将到来的30岁,给他带来的是人生流逝的急迫感,也正是因为这种迫在眉睫的感觉,村上春树做出了一个自己都未曾想到的决定:“写小说”。
刚开始写小说时,村上春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会成为畅销日本的小说家,甚至连小说的整体构思都没有,他只是做了一件事,就是拿起笔开始写作。
就这样,他完成了一部200多页、每页400字的作品,这部作品就是后来出版的《且听风吟》,也成为了村上春树第一部出版作品。
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人质疑30岁转行是否来得及,我从未对此产生过疑问,但也能理解提出这种问题的人。
我身边也存在一些这样的人:抱怨工资少、工作没有前途,想要改变现状,想要提升自己的收入,却迟迟没有行动。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是在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中苟且,浑浑噩噩度日。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受思维局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很难改变现状,或是不知道如何改变,找不到方向;二是执行力差,行动迟缓,拖延成性。思维指导行动,前者是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眼界狭隘,思维单一。
《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能成功》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对个人来说,相比精专于某一领域,通才更容易获得事业成功,因此,人们更应该接受广度学习。这本书的作者大卫·爱泼斯坦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就职于非盈利新闻调查网站,是一名调查记者。他对“术业有专攻”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相较于专业化,知识的广度更容易帮助人们找到发展方向,并实现自我成就。
一万小时定律并不一定造就人才,书中例举了大量的案例,涉及体育、艺术、教育等领域,告诉读者为什么当下社会,单一知识/技能人士更容易遇到瓶颈。
固守边界的人,画地为牢
2020年1月起,高速公路开始实施etc联网收费制度,原来需要四五个人工作的高速路口,现在仅需一两个人即可。一位36岁的高速收费员面临职业滑铁卢时哭诉:“做了十几年的收费员,除了收费别的也不会做啊!”
这份之前看似是铁饭碗的工作,因时代发展而被逐渐淘汰。类似的岗位有很多,这些岗位上墨守成规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依靠单一技能生存,五年、十年过去,还是和当初一样,成长的只有年龄。
他们的状态正如《成长的边界》中所说,“对经历过的东西准备得极其充分,对其他未知的东西毫无准备。”这样的状态,对于未来的各种风险,毫无抵抗力。
一份工作越是依赖规则、越是重复性强,越有可能被自动化取代,而在这些岗位上被“专业化”捆绑的人,如果不主动向外拓展,便很有可能画地为牢,对现在的处境产生更强的依赖。
打开学习边界,获得创造力
拥有学习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创造力。知识有边界,但创新更需要的是天马行动的想象力。
《成长的边界》中提到,很多伟大的音乐家没有学习过乐谱,但是演奏乐器却能够得心应手,他们不需要按乐谱演奏,只要做更多尝试,多弹奏,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篇章。而那些一味按乐谱学习音乐的人,演奏起来往往听起来平淡无奇。
条条框框的学习内容在某些时候会限制人类的思维发撒,让人们更容易按部就班,在既有规则里行事。相反,学习者的知识边界越广,对特定模型的依赖程度就越低,更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展现创造力。
跳出经验,寻找最优解
遇到行业问题,人们习惯在专业领域内探索解决方案,对于科研者或学术研究者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就是从“内部视角”出发,去寻找答案。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组建一个项目,预计花费两年左右的时间获得项目成果,但最终完成这个项目,用了八年的时间。原因就在于,在遇到问题时,作为决策者的卡尼曼看待问题的深度和结构相对单一化,始终无法找到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项目进行到第六个年度后,卡尼曼退出了项目,其他团队成员共同行事决策权,在集体讨论后找到了新的路径,用时两年完成了项目。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经常会陷入潜意识的怪圈,过于依赖过往的经验,以至于无法找到破解的方向。当思想走不出围困时,不妨寻求外界帮助,通过“外部视角”寻找最优解。
正如古典老师说的,人工智能时代,通才比专才更灵活、更能抵御波动,也更不容易被机器人所替代。老一辈的人可能终身从事一份职业,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但当下社会,有多项才能的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大环境。正如《成长的边界》中不断强调的,比起学习的深度,现在的我们更需要学习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