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没有标准答案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901天,2022.08.02

    之前读《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书中的“教养没有标准答案~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部分内容,读完全文以及聆听老师们的分享,我脑海想到两个个画面,一个是《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和严良,一个是徐凯文老师说的“空心病”的孩子们,这两幅画面中的孩子们的经历与书中《点》里的主角葳葳截然不同,无疑葳葳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智慧的、有耐心的、懂孩子心声的老师,由此也让葳葳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我在想,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希望遇到怎样的父母和老师呢?似乎有答案又没有答案,因为没得选!不过SFBT强调“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只要活着,只要想改变,一切皆有可能,《回弹力》这本书中就是最好的例证。

    “教养没有标准答案”,我理解由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即使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也存在性格、喜好、遗传特质等不同)不同,以及每个家庭生活的环境、社会背景、习俗、宗教信仰、父母的文化程度、性格特质、认知水平、教育理念等也是不同的,所以别人的成功教养经验、有效的应对策略不见得也适合其他家庭与孩子。即使是同一家庭同一个父母生养的不同的孩子,教养方式也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当下大多数人(父母)却无视之,而是出奇地一致地靠向成绩、分数,换句话说“教养有标准答案,答案就是分数/成绩。如果以这样的观点或视角来看,那么如今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孩子的普遍出现也不足为奇。妈妈化身为孩子成绩的“紧箍咒”,只要成绩/分数不满意,紧箍咒念起,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就撂挑子了,要么不上学、要么抑郁了(等神经症)。如果真的发展到那这一步,我想于父母于孩子都是不想要的结果。所以,如果自我家长你非常非常地看着成绩/分数,那么请你好好地好好地思考一下,成绩/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带给自己和孩子的好处是什么?你真正看重的分数还是别的什么?如果以暂时的成绩/分数满意而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这样的交换值得吗?暂时的好成绩高分数就真的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一片光明吗?如果即使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也未必能够换来想要的结果,怎么办?当有这些思考时,或许会让我们因孩子成绩/分数的变化而使得情绪起起伏伏的焦虑、担忧、恐惧得以降低,或者我们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这个期待符合孩子自身真实现状,而不是被外界他人的某些言行裹挟着、盲从着,以为别人孩子的父母为他们做什么、付出什么、要求什么,人家的孩子上了北大清华,就以为我们也这样照做,我们的孩子也能够上北大清华一样。所以“教养没有标准答案”就是告诉父母要因材施教,而非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功,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学习是父母的职责,但好好读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有一个好成绩、高分数,而是教会一个人生存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养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