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康澄疏议”粗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康澄疏议”粗解

        近日读书,偶遇“康澄疏议”一词,懵懂未解,赶紧百度一番,才知晓一二:康澄,为五代时期后唐的一位大理寺少卿;疏议是康澄写的一份奏疏。原文为:

        澄言曰: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

        大意是说;对治理国家的人(帝王)来说,有五件事是不必担心的,有六件事是值得忧虑的,即,天地阴阳失和不足以引起恐慌,天象有异常变化不足以引起恐慌,小人传谣传谣制谣不足以引起恐慌,高山崩塌河流断流不足以引起恐慌,水旱蝗虫灾害不足以引起恐慌。但是如果国中贤明的人才躲藏起来不为执政者所用这就值得忧虑了,人民流离失所就值得忧虑了,上下之间相互讨好就值得忧虑了,廉耻道义不复存在就值得忧虑了,诋毁美好声誉以假乱真就值得忧虑了,不能听取正直的言论就值得忧虑了。

        可以说,康澄列举的几种现象,应该是直指为国者执政的弊端,为建立务实清明有为的政治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仔细分析起来,康澄的建议里包含的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理念,时至今日仍不为过。

        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大家知道,在古代“三辰失行、天象变见、山崩川竭、水旱虫蝗”等异象,一直被历代帝王所忌讳,认为是因为他们执政失误才导致天降灾祸。而康澄认为这些并不可怕,仅是自然界的一些异常现象,非人力所为,更不是人力所能控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康澄已经具备了“无神论”的思想,走出了唯心主义的局限,能够客观对待自然界的变化,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人本观念的深刻认知。康澄列举的“贤士匿藏、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不闻”等六种现象,皆是人力所及,是治国者通过执政举措所能改变的,这就说明,在康澄的意识里,“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相当深固。康澄认为,人才是建立美好家园的根本,只要统治者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人民安居乐业、讲求道德规范、不真假惑乱、听得进去正直的诤言,那么一定能够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由此观之,“康澄疏议”哪怕拿到今天,也是具有其积极与进步意义的,作为后人,不仿借鉴一二。

        这样看来,也难怪在评价康澄之言时有这样一段话: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复观之:澄之言,岂止一时之病,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文:“康澄疏议”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