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只有你——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

2020.11.10鄂温克旗首届名师巡讲活动小学组大雁站作为名师团队成员参加了听课学习。五节课五位名师不同的精彩呈现,学习的同时,也让自己更加清楚怎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听了两遍钟永林老师的数学课,就以这节数学课为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听钟有林老师数学小班化教学《植树问题》。老师清晰简洁地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多年没教数学的我再燃对数学教学的向往,不禁想——数学真有用!

11.13钟老师在二小第三次巡讲,所有数学老师参加听课。用的学生是五年一班的孩子,作为教了孩子们五年的语文老师也想看看这些孩子在数学课堂有怎样的表现。再次跟随钟老师的脚步,目睹名师风采。

回顾这节解决问题的数学课,首先钟老师以植树节学校要植树为话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测学校要种植多少棵树?20、19、21……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测后,钟老师不疾不徐地问,谁说的对呢,当有不同的答案时,该怎么办?验证。怎么验证?画一画。100米长,每隔5米植一棵树,数字比较大怎么画?缩小……这样一问一答,学生们找到了验证的方法及操作方式。

接着钟老师没有直接讲解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借助学习单用画一画的方式独立学习,伙伴交流,发现三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钟老师结合图例帮助规范语言。问题的解决完全来自学生的实践及团队互助。

接下来,钟老师让学生们结合导学单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这一环节仍是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后怎么记住这样的规律呢,钟老师想法独特,伸出五个手指,手指表示树,指间空隙表示间隔数,多形象的识记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老师做什么呢?所有的学习时间钟老师一直没闲着。五个学习小组,老师各组间来回穿梭看、听、参与交流。

例1的教学钟老师用时较长,学生们反复交流,直到清晰地表达植树问题的规律: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两端不栽,棵树=间隔数—1。我这多年不教数学的老师都觉得讲清楚、讲明白了。若说至此继续进行新例题完全没有问题。钟老师却问:“你们看这几种情况,哪一种情况是关键?”让学生继续思考并讲清原因。再问“植树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生汇报,老师出示生活中涉及植树问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用途之广。

例2的教学,读题后老师给出关键词,学生先理解,接下来画图验证,老师提醒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学生们亦在自己的实践中解决问题。

回忆曾经的教学我觉得老师更像是演员,公开课、示范课、参赛课,反复演练,熟练地背诵台词,一节课是背下来的,讲课时只想自己下一句话要怎么说,忽略的是学生。曾经我就是这个样子,背导语、过渡语,关注点在教案(更确切地说是剧本)上。现在的课堂再不似从前,虽然也要有剧本,但老师的眼里学生才是最好的演员。老师是什么?是编剧,是导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编好剧本,有大纲,还要有细节。做导演眼睛看的是学生的演出,听得是学生的台词。简单易懂的不必重复,难以理解的反复强化。演员脱离了剧本怎么办?拉回来。不会演了怎么办?做示范。演出开始,导演的眼里有演员。上课开始,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这是二者的相似处吧。

钟老师的数学课堂,语言平实严谨,语调平缓踏实,对学生的评价简单受用:好、很好,谁来补充。有个词叫“接地气”,这就是钟老师的课堂。

听了不同学科的名师课,亲历了不同学科的学习,觉得受益的不单是学生,更多的是参加听课的我们。

我看名师课,深感所谓名师,不在于获得多少殊荣,而在于是否接地气:课堂上学生们随老师的引导,思考时鸦雀无声,交流时积极热烈,汇报时小手高高举起。一节课结束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觉得时间怎么那么快,还没有听得够。

有幸成为名师团队的一员,榜样就在身边。学科虽不同,但我们对教学的执着与探索,对学生的培养与影响是相似的。愿今后的我如各位一般,在巡讲中历练自己,成就学生。

真心感谢各位名师精彩的课堂,辛苦了伙伴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我们不同学科的伙伴们一起加油,共同助力我们共同的事业——教书育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眼里只有你——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