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之名字透出了什么内涵

    湛若水(1466--1560)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沙贝村人,自40岁以后,成功地在仕途以及致仕以后过上了平静而辉煌的生活.后人因为年代的阻隔,虽然大骂他是"龟公",或是说是吕洞宾的"野种".但他活着的顺境,足以令人去羡慕和探究.也是生命个体在社会中和谐的典型.

图片发自App


相书云:"无灾无难平常命,艰苦坎坷必贵人.".能够成为后人经常称道的历史人物,大多是历经过许多的人生痛苦,有些甚至是在活着默默无名,死后才会给后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至今仍为世人传诵.但他的不羁的人生,却饱含着内在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虽然获得当时皇帝的清眯,但如妓女一样.只是权力一时消遣的怀感.并不能成为权力的一份子.曹雪芹终其一生写下了不朽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但活着的时候,连基本的生存条件也都难以满足.至今"红学派"们也难以找到一个当年真实的曹雪芹,只能在作品中寻找可能是真正的影子.

湛若水则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存在的"坎误"和"困境"十分完美地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了富贵的人生.湛若水,原名是湛露,字民泽,到27岁时中了举人.年轻的成功,使他对祖宗的发展原流产生的兴趣.他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与祖上的名字相同,就自己更名为雨.这一更改符合了当时,亦即中华文化之一的"避祖讳"的习惯.在中国的文化中,如果文章有使用当时朝代皇帝的字,名等,必须改用同音,或是另外的同形字,就是中国汉字中典型的"通假"特色.足反映出当时湛若水是对当时统治的思想是紧紧追随,并且奠定了明代儒家官方思想的认识基础。

可是,改名并未能使他在仕途上可以狂飚进发.自以为春风得意的湛若水,在改名后的第二年,即告会试落第.曾是乡中的一代骄子,今天名落孙山,自然是内心无比痛苦了.实质上,他开始怀疑官学对人仕途能有多大的价值.湛若水的家世并非是官宦或书香世家.虽然中举,但仍不能成为权力的一分子,最多只能是当个教师而已.因而,产生了消极无为的人生观.应该肯定,他在这个阶段是以研习<<道德经>>为主.后来,在母亲的劝喻下,他参加了陈献章在江门设办的私立书院学习。

陈献章在当时已成明朝的宗师,主要是得力于他的学生--梁柱(南海人)在朝中已是权臣.但在当时出现儒学中"悟学"的现象,他并不能将其理论化.待接触到了湛若水的思想,给了他亮丽的思想空间.他在晚年赠湛若水诗的跋中云:"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亦病夫之衣钵也,兹以付民泽,将来有无穷之托,珍重珍重."足证湛若水的<<道德经>>理解水平已经是陈献章思想的重要部分。

到到40岁,湛若水终于得中进士,虽然不是榜首,但已经敲开了朝廷的庄严大门.此时,他依照<<道德经>>中所言:湛兮,似或存"的内涵,找到了"上善若水"的内在联系,更名为,湛姓名若水,字甘泉,并谦称为"湛子"从而适合了为人生社会中"内道外儒"的中国文化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湛若水"之名字透出了什么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