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分享第844天

筑基  发展心理学第10讲:中老年期(1)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第一单元 中年期(35-60)的更年期

一、女性更年期:(45-55岁)

          性腺功能衰退一完全消失

二、男性更年期:性器官萎缩,性功能衰减

接受限制,但不放弃希望。

活自己的,心态好,接纳才能更顺。

更年期→情绪→关系。

女性:时间相对男性长,明显。情绪积压→乳腺病等、肿瘤。脾气比较暴躁。

男性:不是太明显,生理原因。风光,春风得意,被人仰慕。时间短。唠叨。

情绪影响心理,心理影响生理。

情绪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关系反过来又影响情绪。

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莱文森把人生的40~60岁划为中年期, 他指出这时中年人经历中年转换期(40~45岁)达到中年高峰期(55~60岁)。

人生黄金时期。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

中年期不仅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要求最多、最大的时期。

在家庭中......

在工作中......

在社会中......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好好照顾自己。女人是家里的空气,有她不显,没她要命。

购物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宁愿跟着要饭的娘,不愿跟着当官的爹。

大部分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吹耳旁风。住着你的房,睡着你的床,花着你的钱,打着你的孩儿。

中年危机。

闺蜜有时候就是狗头军师,站在她的立场来评论,防火防盗防闺蜜。

中年人活得很卑微。

母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中年人一般做事滴水不漏,尤其是经常混人际圈的男人,像泥鳅一样滑,容易打酱油。老油条。岁月的淬炼。

办事考虑周全、稳重、圆滑。

可能会更迷茫。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东西,一下子

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土崩瓦解,有的会重建价值体系。

对人性的冲击,养老带来兄弟姐妹间的恩怨情仇,有的甚至整个人会发生变化。

不攀比。好男不争分家饭,好女不争嫁妆衣。

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卡特尔提出目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

(通过学习发生的智力,终身都在发展。

经验足)

液态智力是指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它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成熟而发展变化的。

(反应速度、学习能力、记忆力),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习也得不来的东西。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山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

卡特尔提出目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晶态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

液态智力是指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它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成熟而发展变化的。

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人格特征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成年期自我发展水平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遵奉者水平:(没有整合好,工作不顺)

公平水平

自主水平: 能意识到

整合水平(自我发展最高水平)

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

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

中年期更注重稳定。

二、人格特征--稳定性、成熟性具体表现为:

➣内省日趋明显--荣格: 外倾→内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灵活,想各种变化。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男女同化“完美人格”

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雌雄同体。

温柔的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女性特点:果断、理性、担当、果敢刚毅、豁达、坚强。温柔细心。

家庭的发展。

从血气方刚,脾气火爆发展到中年男性:更圆融、包容、细心、细腻、周到、温柔、顾家、勤快、唠叨。

好女人是一所学校。男人不愿意从这所学校毕业。

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幸福。

态度决定命运。

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式的阐述。

观点: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分为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指人类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是人的根本愿望。

次级控制:指人类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是在个体对外界控制不成功,或没有能力控制外界环境时出现的。

改变环境困难,控制环境更困难,是否顺应环境。

你是改造环境还是顺应环境。

女人忠于改造环境

研究表明

成年期初级控制水平是稳定的;

次级控制水平的策略丰富而宽广,发展贯穿整个成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运用更多样、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来适应环境。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60岁以后)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

一、从个体出发的理论

➣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

➣行为老化学说:行为老化是随着年龄增长,对刺激反应时间会延长,学习能力等下降。

精神机能的退化引起了老化,反映在行为变化中。

少年夫妻老来伴。

也可能变得更固执,老小孩儿。

60岁以后性格就变好,特别智慧温和。

长寿的人,一般父母、孩子基本上也长寿。

年轻时生活的恶习,一般在老年一一都会呈现。

年轻时的恶习、透支身体,到老年会买单。→丧失身体健康。

二、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的理论

➣疏离学说:与社会的脱离是老年人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

➣适应学说:老年期的变化主要是人际关系的改变。

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一、老年丧失期观

观点:老年期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

丧失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

评价:把心理发展看成是线性的上升和下降,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是不可取的。

老年人: 怕死(内心不安全感)、爱财(只能出不能进)、忆当年。

二、毕生发展观

观点: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评价:是种积极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但是该理论

对心理变化的下降和衰退总趋势不够重视。

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的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视觉减退: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时间延长。

听觉减退:听觉敏锐度逐渐丧失、对高音的听力减弱。

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50岁以后各种感知觉出现退化。

感知觉:视、听、嗅、味、触、痛、内脏觉、运动觉

老年人眼花耳聋是好事,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人老了要学会让位。选择性的装聋作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积畜。很现实。

久病床前无孝子,人性经不起考验。

爸妈的家永远都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不一定是孩子的家。

年龄大了要有四老: 老窝、老本、老友、老伴。

二、记忆减退的特点

年龄趋势:40~50岁 较为明显的减退;

70岁以后 更加明显的衰退关键时期。

衰退特点:机械记忆衰退明显;

再认能力逐渐老化,但比回忆保持较好:

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

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记忆减退的解释:加工速度理论

工作记忆理论(容量变小)

记忆减退的延缓和弥补:

➣影响大素有年老、健康、精袖状态、脑力锻炼和记忆锻炼等因素。

➣弥补方法: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放缓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

运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训练增强记得住的信心

(卡片、理解记忆等。

记忆力变差,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老年期的智力并不是完全的衰退,各因素衰退速度不一。

➣韦氏成人量表表明:言语测验老年依然较好,70岁后才有明显的减退;而操作测验在25岁后就逐步衰退。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有的人吃的是青春饭。(游戏等)

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老年期人格特征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

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不安全感: 开始丧失很多东西,话语权、经济特权等→不安全感。

(比如,老年人捡一堆废品放儿子阳台、地下室等)。

孤独感: (需要有事做。老气横秋,发展新的朋友)。

适应性差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只有出没有进了。限制,保守。

回忆往事

人走茶凉,保留家庭的幸福,发展新的友谊。

三、老年人格变化的因素

*生物学的衰老

*心理上的变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一、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

退位→性格大变。

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感恩一切的遇见。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817天,有声打卡第817天,专业提升学习第534天

三、讲师班开讲第13天

四、健康打卡491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