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足口病毒横行,孩子有没有“中招”测一测就知道

每年4到6月,伴随着气温的上升,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也到来了。手足口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中发病率较低,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调查发现,手足口病是幼儿园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健康解读:新型手足口病爆发

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有发热(38~39度)、咳嗽、食欲不振等。这时,当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时,可初步判定为手足口病。 

据统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以CV-16和EV-A17 最为常见,而近日,福建福州、南京等地还出现了另一种流行性的新兴手足口病病毒——CV-A6,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下面,

跟随【妈妈学点医】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型手足口病的实况。

1.福建3岁男孩小明患病后,他突然就发起来高烧,一度烧到了39℃。后来妈妈发现他的嘴里长了个水疱。紧接着脸上、身上、手脚都开始冒出大片的疱疹,米粒大小。经医院检查发现,小明得的是新型手足口病。

2.前段时间,南京浦口的五岁小女孩萌萌也在某天晚上突然发热了,持续到了第二天,全身上出现了很多疹子。家里人赶紧带着她到医院就诊,看到萌萌全身的皮疹伴有高热,随即要求住院治疗,随即萌萌被收入院治疗。

3.福建省省妇幼保健院发现2岁多的孩子茜茜(化名),四肢躯干和胸背部都布满了疱疹,孩子发着高烧,食欲很差,不停流口水,吵闹不安。2天仍然不见消退,经血常规医生判断是 CV-A6型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感染CV-A6型新手足口病毒,目前,大连、厦门等许多省市已经发出了紧急通知。CV-A6型手足口病毒对年龄小的孩子具有很大的威胁。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也就是说,从发现该病后的10天内,孩子都是传染源,要避免与其他易感人群接触,为了孩子的健康,各位家长也要及早做好预防。

CV-A6型手足口病容易被一些基层医院或年轻医生误诊、漏诊。就医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楚:

新型手足口病和过去常见的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判断?

【妈妈学点医】提醒大家:

它和风疹、药疹、水痘有点类似,但出疹子的面积更广,而且疹子很密集,看起来很可怕。而传统类型的手足口病疱疹只出现在手、足、口部位,胸前、后背很少,而且普通皮疹一般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皮疹壁厚,不易破溃。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会出现什么明显症状?

感染CV-A6新型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看到皮损累及范围较大,疱疹密集,多以大疱样皮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疼痛。

早期皮疹表现为皮肤颜色的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略有红晕,随后疱疹很快增大,形成薄壁疱疹,部分皮疹可以融合;

随病程进展出现破溃、结痂并伴有脱皮;部分患儿恢复期容易出现指(趾)端脱皮,约 20% 左右患儿在恢复期病程 2 – 4 周后出现脱甲病。

具体来说,【妈妈学点医】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患病症状:

1.皮疹分布,在上臂、大腿等躯干部位的比例相对较高,约占20%。

2.脱甲,约30%的病例痊愈后会出现指甲脱落现象。

3.结痂,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治愈后可留下硬痂。

4有些病人可无皮疹,而仅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手足口病易感染季节,

孩子如何做好预防你?

CV-A6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的重症比例较少。而重症病例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死亡率高。重症手足口病发展凶猛,致命的病例从起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是3.5天,从诊断到死亡仅0.5天,所以及时识别重症病例很有必要。

不过家长们也不必慌,虽然CV-A6新型手足口病出疹多,看着吓人 但引起重症及死亡的病例 其实概率较小。

因此,妈妈们应及时做好预防就医,尽可能将对孩子的患病风险和伤害降到最小。

妈妈学点医健康测试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为CV-A6新型手足口病。

  1、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小便明显减少,烦燥不安;

  2、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

  3、头痛难忍;

  4、精神萎靡,烦燥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5、出现肢体抖动,站立不稳的情况;

  6、呼吸急促,或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型手足口病毒横行,孩子有没有“中招”测一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