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东北人。
一直以来,各地对东北人这个群体褒贬不一,在不同的人眼里,他们有好也有“坏”。如果有小伙伴去过三亚的话,就会发现在三亚有很多的东北人,这大概和东北人整体的性格有关。
我们不可否认,东北人是一群勇于开拓、敢闯敢拼、勤劳实干人。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们敢去;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敢做;别人吃不了的苦,他们也吃得。
由于这一篇文章要说的是“闯关东”,所以在下点题之后不乱铺张,从这里开始,我仅仅就在闯关东的历史上“成型”的这一群东北人而展开。
在整个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闯关东”的过程中,东北人所经历的苦难,我们如今已经无法切身体会。然而他们不听天由命、甘为人先、不安于现状、勇于抗争的“闯关东精神”,早已化为血液,流淌在每一个关东地区人民的身体中。
血脉喷张、渲染发酵,数百年来,闯关东的后人们不断地完整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地域人格,它们,是实现宏伟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规矩,我们先说重点。
1
在展开今天的这个景点之前,先来普及一个词语:关东。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有一个小小的城叫做山海关。这座城池历史厚重,却非常低调,人民收入平平,生活节奏缓慢,但是幸福指数颇高。
就是这样一座小城,竟是一个扼华北和东北之“咽喉”的地方。在古代,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交通、经济、政治、文化往来,都要经过这一道重要关卡。
出了山海关就是关外,进了山海关,就是关内。
17-19世纪,关内的中原地区天灾连年、病疫泛滥,于是历经300余年、涉及3000多万人口的一次人类历史上最最声势浩大的“大迁徙”,从这里,拉开帷幕。
说实话,在我游山海关景区之前,我并不是十分了解“闯关东”的意思,我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一群山东人“搬家”去东北的故事……
2
闯关东的过程,虽不是战争,却比战争更加艰苦。一出山海关,满眼荒芜,人们在山林与河谷中长途跋涉,寻找可以栖息的家园。
“富走南,穷进京,逼死梁山下关东”,那时的关外地广人稀,闯关东的人们将中原的文化带到了这一片昏昏沉睡的肥沃土地上,与黑土之上的原住民交织碰撞,形成了独有的东北人文。
①,最早一批闯关东的人,仅仅推着一辆独轮车就一路到了东北,这车在如今的很多建筑工地上依然还在使用。我试着推了一下,别说走两步,就连方向都很难把握平稳。
②,有一种鞋叫做“靰鞡鞋”。我总觉得它是如今流行的胖豆豆鞋的前身。它由牛皮制作,鞋口穿了一圈细带,看起来挺时尚的感觉。热了可以趿拉着,冷了可以塞上靰鞡草保暖。
据说这是乾隆皇帝“钦点”的鞋子,之后它就成了关东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风靡整个东北,可见皇帝的眼光还是蛮不错的哈。
③,荤锅。有点类似于东北乱炖,但是它不够“乱”。虽然它是山海关的一道小吃,但我个人觉得它可能是“东北乱炖”的起源。人们把丸子、五花肉,酸菜、豆腐等等所有的食材都煮在一个锅里,围着炉子吃得热热腾腾,并流传至今。
3
闯关东是一个改变中原人民命运的过程,3500万中原人举家出“关”,从此就成了东北人。在这其中,以山东人最多,占比高达71%,河南人和河北人共占28%左右,其余的1%,是其他地方的人。
但有意思的是,在如此声势浩大的闯关东人群中,虽然属山东人最多,但也属山东人,最“成绩平平”。
在关外谋生,大多有这样几种职业:淘金、伐木、放山(挖人参)、耕地种田。
而其中淘金和伐木是风险比较大的职业,东北的艰山险滩、原始森林,层层历险、步步惊心,弄不好就没了葬身之地。这里面最敢“拼命”的就是山东人,但是拼完命之后“发达”不起来的,也是山东人。
山东人吃苦耐劳但又与世无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耕地、种田这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维持生存的活计。有个别混出“模样”的,也都是走了仕途,而非“冒险”使然。
在20世纪的末期,陆陆续续有一部分闯关东的山东后人返回山东老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东人过于“实诚”,他们重视“家”,没有家的人如同一叶扁舟,内心惶惶不定。“认祖归宗”这件事对山东人而言,比金钱和名利重要得多。
4
在清朝初期,河北、河南的百姓大多迁到了鞍山和营口,而山东的百姓大多集中到了大连和丹东,一直到上个世纪初,蔓延至黑龙江边境地区。
由于清朝对东北地区曾进行了长达200年的严密看守,关东大地宽广辽阔,遍地都是山东人民的脚印。
这期间,各地人民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碰撞交织,形成了特别的方言。
这其中有大部分的方言,我作为山东人,也都是可以看得懂的,比如说“掰扯”、“咧咧”这样的词儿,我们老家也会说。
但是更有一些方言就像外国话一样,我是看不懂的,各位东北的朋友,你们能看懂吗?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5
以上所有,是我在山海关景区的“闯关东文化体验园”所参观、总结的全部内容。
年轻的时候,我对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是这一次,我很庆幸我走了进去。
这整个场馆设计得非常“文艺范儿”。
即便是不参考这里的历史,就仅仅当成一次看展的经历,或者拍拍照,都是很值得的旅行打卡地。
可以到当铺里像模像样地做一次“老板娘”;
还可以拍一拍漂亮的染坊;
甚至可以做一次义薄云天的“山大王”……
这里还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小摆设。比如我在墙角看到了一只箱子,就把它打开。
然后箱子里放的是……
好皮哟!
整个场馆迂回错落,就如同一部闯关东的大电影,带着前来参观的人,从进入场馆的第一步,就展开了一个巨大的布景。
跟随者眼前的画面,一点一点走过那一段风采动人历史长河,如同实地实景,非常逼真。
关内的儿子拜别老母亲,不知归来何时,也不知今生是否还有机会再相见;
闯关东的人们一路险阻,冰天雪地里艰难求生;
拖家带口、流离失所,不知明天在何处,不知一睁眼,是否能看到崭新的太阳……
“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
去奔赴颠沛流离的远方。
没有人愿意妻离子散,
去体会生死未卜的悲伤。
没有人愿意家破人亡,
去寻求绝处逢生的希望。
可是脚下的热土已经长不出食粮,
胸中的热血也填不饱肚肠。
留下来就等于毁灭,
闯过去才有希望。
当关东已然是唯一的去处,
他们只能搏命远途。”
我是大红姐姐,旅游FM主播,环球旅行体验师,专注小众目的地,分享冷门秘境。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