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过年初二就离家

这两天比较火的一句话“充电器一拔就是明年再见”。

初二拔掉充电线,是第一次这么早离家,以前工作忙,再怎么着都要初六才走,哪怕是去广东。又是工作最不忙的一次,但却真的就是最早的一次。

我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回家过年?

可能是各种催,也可能是各种吵,也可能是各种不适应,抑或是各种无法融入。

“大过年的,有啥都好好说”,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解决过年很多矛盾和沟通的。但是,在家时间一待久了,各种矛盾和沟通问题总是会显现的。

这两年回家过年都不太愉快。

去年大年三十,我就提醒弟弟要抓紧还我的欠款,我要买车啥的,全家觉得我逼弟弟还钱;今年弟弟结婚,好多事情爸妈不懂,弟弟又是甩手掌柜,我请假回家帮忙,婚礼问题一大堆,但是挨骂的是我。

“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句话在我家特别明显。

都说结婚就要开始承担家庭责任,但是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

母亲生我们较晚,算是那个年代的超级晚生。

67岁的他们,因为身体原因走路开始不那么利索,做事常常都会被我们嫌弃“太慢”。但他们依然还是将就我们,每日三餐、家里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依然是亲力亲为,不愿交代给我们。

姐姐本身也不是勤快的人,但看到父母颤巍的干活,也忍不住要帮忙。

我从小就比较心疼父母,3年级就开始早起做饭,能上街采买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父母也会经常跟别人炫耀自己有个懂事的幺女儿,但是这种从小的懂事,就会让父母认为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弟弟是小儿子,本身在干家务事这个事情上,就会有很多优待,“他小些,你多担待点,让一让弟弟”“用不着他来,你不干我来”…….家里很多事情本该伴随着弟弟的成长而逐渐落到他的肩上,但又因为很多“借口”而不了了之。

时至今日,弟弟已经是28岁,这种家庭的“传统”还未完全纠正过来,实在过分到连父母都看不下去的时候,父亲就会大发一次脾气,母亲则非常乐观地说“总有一天都会懂事的”。

但作为要嫁出去的女儿,总是会看不惯、放不下年迈的父母还要“伺候”身强力壮的弟弟。最亲的人之间沟通,总是不会在意方式方法,不理解、争吵就会随之而来,大家都是打着“爱”的名义展开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

解决争吵的途径,要么真正解决问题,但老人的思想是很难纠正的,年轻人的思维又不那么健全,最好的就是逃离。

这就是第一次初二就离家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过年初二就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