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他跳下,一切都晚了……孩子每个人生转折点,请给予最好陪伴

10月15日,一则新闻又再次击痛父母们的心,江苏大学一湖北籍21岁大学生校园内坠楼身亡。 这名学生跳楼当天,还与母亲一起吃午餐。餐后在食堂旁与母亲拥抱告别,在母亲转身离开时,他还朝着母亲离开的方向看了几秒种,然后在手机上写下二句话,接着走进学校的教学楼,从6楼一个卫生间的窗口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很多父母痛心疾首叩问。

确实,自杀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通讯的发达,更让每一出出悲剧猝不及防落在每一个人的眼前,砸痛了心。 悲伤、迷惘、不知所措,各种心态应有尽有。 但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増大,让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是一个心理疾病发作的年代。 刚刚看过一篇文《短视频流行背后:人类正在批量生产精神病!》这个也许是独家观点,但现实的存在不能不让我们重视,尤其是对于少年、青年的重视。 前些天偶遇一位朋友和她的女儿,让我大吃一惊。

在我脑海中活跃、开朗,好学、上进的女孩,如今却耷拉着脑袋,双眼没神,一句话都不说。 她的母亲后来告诉我,女孩得了抑郁症,而且有轻生念头。究其原因,女孩在小学时很优秀,乖巧懂事,初中进入私立名牌学校后,由于考进去的都是各校的学习尖子,女孩的成绩不再突出,而且有跟不上的趋势。

女孩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结交朋友,后来干脆放弃学习,沉迷于网络。 朋友急了,不断骂她,鞭策她。她从简单对抗,到后来自残,再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这一切都出乎朋友的意料之外,她万般自责,哭着说:“我真不知道她其实很痛苦,我总以为她变懒,不肯学习.……我现在只想她健健康康的,其他一切都无所谓。”

然而,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江苏跳楼大学生从小到大也是乖孩子,考大学时成绩超出当地一本线70多分。在他母亲眼里,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让她太过操心,即便在青春叛逆期,也没有和父母产生大矛盾,和同学也相处融洽。但离开家乡和父母外出读大学后,他的性格变得内向起来,学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后来还出现逃学,玩游戏等,到最后厌世自杀。

不管是跳楼的大学生,还是犯抑郁症的女孩,他们心理的变化,都始于他们人生的转折点,跨进更高门坎的学校之后。 人生一世,会有很多转折点,每一次转折,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包括面对的环境,人和事。当心理没有足够的准备,当变化大到心理难以承受,心理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所以,在孩子每一个人生转折点,请给予最好的陪伴吧! 但最好的陪伴,不是身体上相随,时间上的最大化,而是要做好下面这三点。

(一)真正读懂孩子 虽然读书单纯,但孩子的学习也面临很大的竞争和压力。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自己的期待也不同。 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品性和追求,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只看表象。

尤其是一些以往优秀、懂事的孩子,突然的变化往往意味着他们心中深藏着很多的痛,就像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优秀的人总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当接受不了时,他们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以一种自暴自弃去掩盖自己的不甘,然后躲避现实。他们不是愿意这样,他们甚至厌恶这样,他们的心是痛苦的,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负重。 只有懂得他们,才是有效的陪伴。

(二)有爱、有温暖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每个老师都爱学生。但如何表达爱,这是一个值得身为长辈的人需要不断学习的问题。 千万不要走着走着,不经意间让自己的爱,变成了孩子的负担,甚至给了孩子负罪的感觉。

学习时代固然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眼睛不要总盯在成绩上。尽管督促孩子努力读书是一种爱的表现,但孩子面临的困境,更需要爱去帮助突破。 如果每天交流的话题仅仅是学习;如果所有的奖励和处罚都围绕着学习;如果对孩子的期望中总附加着自己的付出感。敏感的孩子,还真会有崩溃的时候。 爱,应该是柔软的,耐心的,细腻的,尤其是父母的爱。

在孩子人生转折的时候,对孩子给予密切的关注,足够的空间,和温暖如春的表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爱,是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心灵之窗的最有效钥匙。

(三)有深度,有长度 陪伴,不是紧盯,也不是只提供吃、喝的后勤,更不是打扰和刺探。 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在身边;孩子需要独立空间时,你要及时退出。 只有充分尊重孩子,跟孩子站在同一频道,成为孩子的朋友,你才能跟孩子有效沟通,才能真正帮孩子面对现实,化解心中的困惑和矛盾。 现实中,父母与孩子的对话都成云烟的,几乎随处可见。

偶尔跟一些孩子聊天,孩子最喜欢说的是:跟父母无话可说。 这是父母的悲哀,也是陪伴缺位的例证。 做父母的,不管多忙,也不要疏忽孩子;不管多难,也要给孩子安全感。这不是生活在一起,而是心灵上给孩子以依靠。 陪伴的深度和长度够了,再大的坎,孩子都能跨过去。心理,也能永远健康、阳光和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等他跳下,一切都晚了……孩子每个人生转折点,请给予最好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