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神分析入门》- 3.心理结构(之一)

两个假设:心理决定论,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识的。

心理能量:驱动有机体去活动,以至获得满足为止的能量。

心理结构:由一些心理成分连续的排列而成,它的一端是知觉系统,另一端是运动系统,中间是各种各样的记忆与联想系统。从一个系统到下一个系统,流动着某种心理兴奋,依次供给系统能量。

心理结构分类:

系统假设:根据内容与操作是否有意识划分为:潜意识系统,前意识系统与意识系统。

结构假设:把功能性相关的心理内容与过程组织在一起,并在功能差异的基础上划分成不同的组:本我,自我,超我。

结构假设于1923年由弗洛伊德提出。

本我与生俱来,包括内驱力的心理代理物。

自我的分化于生命的头6~8个月开始,2~3岁牢固确立。由必须处理的个人与其环境关系的那些功能组成。即心理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和释放本我而应付环境的那一部分。

超我的分化10~11岁开始。包括对我们心灵的道德知觉及我们的理想抱负。

区分自我与本我的另一个主题:初级与次级过程。它们是思维方式。

本我在一生中所起的作用与初级过程相一致。次级过程是在生命第一年中逐渐、渐进的发展起来的,以相对成熟的自我活动为特征的。

初级过程的特点:立即投注释放,是整个一生中本我的特性。没有时间感,逻辑感,意义的稳定感。替代,缩合,象征性表达。

次级过程的特性:延迟满足的能力,投注更紧密地与投注释放的某个特定目标和方法维系在一起。

自我的发展

自我功能发展的两组因素:生理成熟,经验因素。

身体成熟很好理解,某个部分发育了才能有相关的功能。

经验因素,例如婴儿发现,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嘴里,能够使自己在想吸吮的任何时候都能满足这个愿望。这就由初级过程变成了次级过程,自我就发展了。

自我发展中另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依赖于经验的过程:认同。

与一个对象的认同是力比多投注的结果。

认同的主要形式是模仿,模仿某人发展很多自我功能,模仿声音学会说话……与一个对象的认同是力比多投注的结果。

与攻击者认同:如果被争论的对象或人是强有力的,个体满足于分享了(至少在幻想上)对手所具有的力量与荣耀,幻想自己有这样的力量、权力和财富,会变得跟他相像。

在认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因素,叫做对象的丧失。例如,一个人的父亲死后,此人变成了父亲的复制品,接替了父亲的企业,一下子好像长大许多。

被高度投注的人的丧失(死亡或分离),对个体自我的发展可能有关键性的影响。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一个持久的要求,即想模仿或变成已丧失的人。

自我分化和发展的主要形成过程:中立化

内驱力能量的中立化结果是:迫切的、尽快的需要释放的内驱力能量,变得可被自我所接受,在自我的支配下,按照次级过程来完成它的各种工作与愿望。

我们把未中立化的内驱力能量,与初级过程相联系;把中立化与初次级过程相联系,但我们并不肯定这一联系的准确性。

中立化是渐进的,被自我功能所接受的能量对自我是必须的。

例如,未中立化的语言表达,所释放的内驱力能量,可能是情绪的表达,可能在与成人认同,也可能为赢得成人的注意;中立化的表达则不在于这种直接满足,也可以是用语言来交流思想。那么,那种最原始的内驱力能量已经被中立化,并为自我服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精神分析入门》- 3.心理结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