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刘康公在《左传》里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和祭祀,之所以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两件事解决的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打仗打输了,轻则割地赔款,重则亡国灭家。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抵挡住蛮夷对中国的入侵,那么中国的道统都要沦丧了。

而祭祀,之所以被放到与战争一样重要的地位,则远远不是很多现代学者所认为的敬畏鬼神搞封建迷信的意思。而是慎终追远、继承道统,纪念昊天上帝,宗族祖宗以及民族英雄。

昊天上帝是道的化身,万物的源头,万事的变化规律也取决于道。

宗族祖宗经过千万年的岁月将血脉流传到如今,不存在任何人没有自己的氏族谱系。

民族英雄守护了国家,保卫了人民的劳动果实,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所以,祭祀对应了国家的文化之防,血统之防,国家之防。

否认祭祀的礼,或者跑去拜胡鬼戎神,人们就会成为无父无君也无文化的三无人员。

为什么,孔夫子不断强调礼崩乐坏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危险?

因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当整个国家的人,都丧失了对文化,英雄,祖宗,甚至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未来亡国灭家的一天其实并不遥远。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就是这个道理。

当父母的没有不希望自己孩子成才的,从礼,特别是祭祀的礼仪开始,建立孩子成长的根基,这件事远比逼孩子去上几个技能培训班重要的多。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古圣贤人知道执本末从的道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百工技能,不过是大道源流的末端衍生物,有些甚至只是所谓专家学者创造出来的名学。

祭祀之礼的学问,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以德配天为根本的祭祀礼仪,是帮助人重新建立与天地大德连接的第一步。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内容,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

说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手掌,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老祖宗把多少从宇宙中领悟的治理天下的学问放到了祭祀里,等待我们后世子孙去体会和继承。

明白了祭礼的重要,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认为圣贤和祖宗是放在心里尊敬的,不用在具体的形式上做什么。

孔夫子曾经两次教育弟子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第一次是子贡,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郑重的对待当时周天子颁布的历书,每个月初一要宰杀一只羊,连这个仪式都省掉,渐渐的仪式中所赋予的意义就会被遗忘,陷入群体性的失忆,最后连历法都不重视了。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宰我,甚至以三年守孝会造成礼崩乐坏为名号召缩短守孝年限,可谓是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典范”了。

孔子当场指出守孝之礼的本质,是对人出生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照顾的感念;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祭拜圣贤、祖宗、英雄,形式和内涵,都应该坚持做下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在这个五千年未见之粗鄙的年代,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出发的,要去哪里。

否则,不光个人成就,家族永续将成为泡影,华夏复兴也会成为一个不可企及的迷梦。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让华夏同道们携起手来,带着子子孙孙从今往后祭祀先贤、祖先和民族英雄;在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建立起文化之防,血统之防和国家之防的万里长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