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失业一周年祭

一年前的今天,我离职了。这个是体面的说法,因为我不符合公司的要求,被要求离职,也就是说被解雇了。从此我开始了失业的经历,这是一段难忘而又心酸的经历,谈不上有多痛苦,更多的是无奈。

我是一个已经从业有20余年的老职场人了,从业经历并不复杂。毕业于一个市属二本工科专业,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找工作并不难。我就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印刷的一本中央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册子,找到了人生第一家单位,还真是单位,体制内的部属科研院所。当时我记得总共也没面试几个公司,也就两三家吧,就进了这里。我清楚的记得我去面试了一家叫美林投资的公司,后来知道鼎鼎有名。在国贸一期,前后几个小姑娘和我一起面试的,面试的考官很精神,穿背带裤,长的酷似香港影星王敏德。

我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了四年,现在回忆起来,挺幸福的感觉。那是个中老年人占多数的单位,不是工程师就是高工,得有小七成吧,不像我后来的公司和现在市面上的各个公司,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人都比较友善。我那时挣得也不多,好像是不到一千,后来离职的时候也就几千元。和单位仅有的几个年轻人打成一片,平时就是吃吃喝喝,下班后打打拖拉机。还没有找老婆的急迫劲儿,也没有买房的压力(那时候还是以租房为主,住房商品化是2000年后的事儿)。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混过去了,我是个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就是不太会溜须拍马,也不太会表功,有事没事老爱侃大山(这个陪伴我20多年职场的毛病着实害惨了我)。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啊。渐渐的,班上就有人给我戴了这么一顶帽子“他太爱玩,除了工作不行,其他都行”,这个帽子可够大的!我听到后头嗡的一声就大了。那时甲A正打的如火如荼,这年头知道甲A的应该不多了,就是中超的前身。北京国安在金指的带领下,外战内战都所向披靡,高洪波,高峰,曹限东,邓乐军,谢峰…,正是在他们的感召下,我梦想着能像董路一样采访他们,写出精彩的球评。正好单位对我也颇有微词,于是乎就开始写求职信(那年头求职真的是写信),也就写了几家报纸,就接到了当时一家很火的报纸的面试通知,那年头找工作可真比现在好找多了。面试的一位大哥同时录用了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后来没多久那个女孩就辞职走了,去了京城另外一家知名媒体。之后很多年我们再联系我才知道,她说那位大哥当时是在我俩之间二选一的,过了试用期就得走一个,正好她的那家媒体也录用她了,她就让位给我了。说的我恍惚间有些感动,后来尽管试用期比一般人长了些,但好歹是转正了。随后就是长达十年的报社生涯,完整的经历了报纸由盛极一时到逐步淡出市场的过程。在报社结识的同事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是从见识还是对社会的认知等各个方面,综合水平都高于我其他几家公司。最开心的是,我在报社认识了我老婆,也买了房买了车,虽然不是大房子大车,可后来伴随着帝都房价几成天价,我才知道在报社的财富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尽管我无业无收入,但是我没任何贷款,生活虽然紧巴,忍忍也能度过。不像那些身背贷款的而且所在公司又不稳定的人,想想都知道有多难!

感谢报社的那段日子,我的第三份工作也和报社有关,其实是我报社的客户,阴差阳错地成了我下一个雇主。这是一家很低调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大厦自己的产业,发力点在饮料,大健康,大文娱等方面,海外也有资产。我的工作就是公司外宣,利用传统媒体宣扬企业文化、愿景等。在这家集团里,你能体会到别地体会不到的奢华体验,也能接触到各个层面有头有脸的人物,从政界到艺术界、科技界、体育界等等,如果说报社积攒了我的原始财富,那么这里就是极大地增长了我的眼界!现在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当年还是伦敦市长的时候,就造访过我们集团。当时我带着记者,就在他边上。

人在职场漂,怎能不挨刀?这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公司高管从谈吐到外语都难分伯仲,有的还是英国贵族呛。但是也有滥竽充数的人,有的人就只会趋炎附势阳奉阴违,所以在公司的八年里,后期我过得很不愉快。每天上班我都要面对小人,郁郁不得志的我时刻都在盼望着转行,可岁月不饶人。一个已经不惑的人,按照职场的规律几乎找不到心怡的工作。

终于,在2018年冬天,我和老婆正在崇礼零下20几度的气温下走着,接到了一家公司的电话,这家公司绝对是垂直细分领域的翘楚!这其实是新媒体的说法,但用在她家身上一点不为过。国内除了一家跨国公司凌驾在她的上面,没有人可以竞争过她,她稳定的大客户来源,保证了她作为一家H股上市公司可以有长期稳定的给股东的回报。因为这是一家工业企业,所以行事风格比较工业风。不像报社那么天马行空,也不像上一家那么高大上。总之,在这样一家稳定的公司,业绩稳定,制度稳定,福利稳定,人员稳定的公司,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过得很好,起码能保证京城小康的生活。可惜啊,我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经历了长达6个月的转正后,在第11个月被告知三个月观察期,如果依然没达标就辞退。所以,我尽管没有呆住,但是我觉得在制度层面,这家公司对我也算仁至义尽了。及至后来离职时,也是没费多大波折,精确地把倒休和年假计算成工资发给了我。按理说我可以选择被开除,因为可以赔付我两个月工资,我一想,就一年司龄,即使N+1也不过俩月,还影响下面的找工作,何苦呢?现在整一年了,40好几的人手机里五六个求职app,投递了无数简历,仅获取了三家面试机会,还不如当初多要一个月生活费呢,当然,这是玩笑话。

一年了,人到中年,身体走下坡路是显而易见的了。和哥们儿做了几个项目,东奔西走了几个城市,又在暑假带老婆儿子去了趟西藏,身体不知不觉地就垮了。可能人在工作状态时,总有一口气绷着,当没了工作后,气自然就泄了,你自己不觉得,病毒可会见缝插针。离职后的第三个月,一次双肺肺炎给我当头一棒。长达十几天的没日没夜的咳嗽,也可能医院给我误诊了,最终转化成大叶性肺炎。住了小十天医院,随后迎来了国家70年大庆,出院。

辞职后,当时心气还挺高,谋划了很多,也见了一些人。可实际运作起来发现,你在职场和不在完全是两个样。我又不是有财力有资源的人,人家开始还能客客气气的,渐渐的人家也许就把你忘了。你过去之所以有人待见,还不是因为公司背景。所以及至今日也务实了很多,求职能找到就去,找不到就先弄一个好身体吧。这世道,除非你是顶端人才,没人愿意雇佣一个中年人。连骑手,超市收银,清洁工这些都限制年龄,哎。

今年开年,一场大疫席卷全球,至今北京还没消停。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有了大把的陪伴家人的时间,这段时间我苦练厨艺,虽然还没有出师,可基本的烹制方法也学的八九不离十了。我还不老,有王德顺老先生做榜样,我有很多事要做也可以做。人不是离开职场就不能活了,父母年岁大了,也很乐见我经常过去吃个饭。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走走看看,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会了独处。开始很担心自己的语言能力会退化,慢慢的发现不会的,有意识的读读书,写写东西,也能增加积累,不影响交流。2020年行将过半,很多人不喜欢2020年,我说就随遇而安吧,不是宿命,你喜不喜欢,她就在那里,什么样的经历都是经历,不悲不喜。好了,就写到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6月17日,失业一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