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名士——王弼

        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死于公元249年,三国曹魏山阳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

        首先,我们来说说玄学是什么吧。

        玄学,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本来是道家(道教)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

        有一天,王弼去拜访裴徽。裴徽当时在思想界却享有盛名。裴徽 一见王弼,就马上把当时哲学领域的尖端问题向王弼提出来,他说。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这是有与无、儒与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看来,当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用学术界尚未解决的大难题去问年纪轻轻的王弼。王弼则根据自己的研究,明确而又简洁地回答圣人指孔子。玄学家既尊敬孔子,又崇敬老子。王弼的回答,就照顾到了当时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妥善地摆正了孔子与老子的地位,把儒道融为一体。

   这件事很快就在学术界传开了。不久,倡导玄学的首领、任吏部尚书的何晏, 本来早已提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却未能解决现象与本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年轻的 王弼面对有名的何晏,毫无忌讳地将自己注《老子》的主要思想讲给何晏听。这一 讲,本是学术探讨、晚辈向长者讨教的意思,岂知王弼用那善辩的口才,滔滔不绝 地讲出许多精辟的见解。

  何晏因此极为赏识王弼,由衷地称赞他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 言天人之际乎!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始名士——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