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如何一年读500本书》观后感
1.引子:由俞敏洪演讲得到的记录读书本书的启发,虽然被怀疑是否将书全部读完,但是自己是将书全部读完的,不是只看书名,不深入学习文章内容。坚持的观点是不管喜不喜欢,是否读的下去,懂不懂书的内容,一定要将书翻完。
不一样的书有不同的读法。走马观花也未必不是好事。
读书的境界变化: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大学一年级:500本,觉得任重而道远,书很多,读500本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学二年级:1000本,觉得要上天,书快被自己读完了,所有类型的书都读过,有点不想继续读下去的感觉;
大学三年级:1500本,觉得很迷茫,觉得自己有些井底之蛙的想法,真正的好书是读不完的,有些焦虑,觉得书太多了,读不完;
大学四年级:2000本,觉得很自由,读书已经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再值得夸耀,有种真正掌握读书乐趣的感觉;
2.如何与书相遇:选书的三种方式:不要把选书当成买菜,有好有坏去选择,建议选择一种浪漫的方式——与书相遇。
每本书都是特别的,看我们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和它们相遇。
如何与书相遇:①以读代读,用读书来帮助自己读书,在我们阅读一本书时,会涉及到其他书的阅读,比如引用其他书,涉及到其他书的观点,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给了我们一个向外延伸阅读的关口,我们就可以顺着这条道去找到别的书,就可能更容易和我们本来的知识库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法很有价值,因为它是我们自身阅读延发出来的,而不是别人的推荐,这样更容易和我们本身的想法产生关联;
②社群效应:A-知乎:可以找到一些方向和借鉴一些别人的观点;
B-豆瓣:非常宝贵的资源库,上面有很多人打分,写书评,在无偿分享自己的看法、见解;读完书去豆瓣标记一下,顺便看一下别人的观点很有必要,有相似观点的可以会心一笑,对于观点不一的人的评价是对自己来讲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因为自己读书只会看到一条路径,别人无偿提供了十条、上百条不同的路径或方法,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这本书,重新认识这个作者,是个非常好的机会。“goodreads”美国的一个读书网站,只发表和读书相关的事情,主要是外籍书,做着会罗列出他最经典的作品、话语、段落,有助于帮助我们开阔眼界;
C-拥抱图书馆:
a.实体;在图书馆时,不一定带着目的去逛图书馆,图书馆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供你挑选,这个时候,不妨随意逛一下,很可能就会找到那本吸引你的书。虽然那本书不是你最初想看的那本,但是对于翻阅一本陌生的书籍来说,这样的结果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格外的惊喜或启发。
b.电子;电子阅读的优势一是方便,二是更新很快;
3.如何完成阅读:每一本书读三遍 阅读方法: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知识储备、阅读习惯都不相同,所以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答主的阅读方法:将每本书读三遍,第一遍是将书从头到尾翻上一遍,知道书大概在讲什么,这本书是什么样的风格,里面有哪些东西,看不看得懂,讲的有没有价值。对于答主来说,第一遍的通览时间不会多于2个小时,因为自己有足够的知识阅读储备,就是一旦形成自己的知识阅读体系和知识网之后,会发现不同的书实际上差不了太多,都可以或多或少的和之前的经验产生关联;不是平白无故的从零开始,而是有一定的先入为主的想法,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容易理解看的那本书,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这个方法是知识储备越多,消耗的时间随即减少的,在刚开始知识储备少的时候,可能把一本书翻完都需要一两天时间,但是,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会发现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在第一遍通览的时候,并非随便从头翻到尾就可以结束阅读了,而是在翻阅的过程中,边看边标记,一是对于看到非常好的部分,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让你有感触的语句,都可以标记下来;二是对于自己看不懂的部分,,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的东西,先标记下来,然后继续往下看,等后面阅读的时候再说。
第二遍是精读,只阅读第一遍标记的部分,相当于把第一步要点提炼出来了,也就是把一本书从厚读薄了。因为第一遍读的很匆忙,所以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地方自己不理解,前言不搭后语,强迫你往前读一读,往后读一读,又把书读成了一个整体,把书从薄读厚了。在这一遍读完之后,你会保留下来一些部分,觉得非常有价值,这才是你最后获得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了这两遍之后阅读没有结束,因为大多数人都记不住自己读过的东西,但是这不重要,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笔记和摘抄。答主喜欢将笔记标上序号,这样比较有成就感,你记得笔记一定是你认为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只要你记好了笔记,就不用担心你会忘记。答主在读书的时候,会用荧光便签卡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这样不会损害书。并且容易翻阅。
4.如何做笔记:两个维度的建议--更多的是一种摘抄和记录;把自己读过的东西记下来,整理下来,变成自己的就足够了。
两个维度:A.如何生产、整理和摘抄;
B.如何使用,如何把笔记变成有价值的东西。
①介质选择:纸笔记录容易变成纪念品,很难检索;用电脑、手机在云端形成文档,或者在豆瓣开一个仅自己可见的日记,随时看到新的书就丢进去,这样回来查找时可以根据关键词检索,这点是纸笔做不到的;
②个人知识库的管理:将整理好的笔记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变成自己的案头书,每每翻阅,长读长新,提醒自己回忆,重新记忆。
③化用笔记:答主举例-大学论文选题很偏,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去找,可能都不知道之前那个作者写过这样的东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检索自己之前做过的读书笔记,在不同的书里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来源,然后发现很轻松的完成了论文。其实在这段过程中,答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之前读过的书再找过来,确认一下里面写的和当初做的笔记是不是完全一致,页数、出版年份、出版社是不是一样,就可以直接把笔记变成注解,变成论文资料的来源,这是很方便的一个东西。另外比如现在让你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个问题,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在自己的笔记里搜索和它相关的东西,加以整合,加以处理,就可以变成一个非常精妙的东西。别人可能很佩服你搜集资料的能力,以为你是一两天之内做到的,其实这是你很多年的成果,是慢慢积累的,在需要的那一刻,就会迸发出属于它独有的力量。
5.如何扩展阅读:时间管理和电子书 没空读书怎么办?阅读的时间没有固定化,只会分整块或零散的阅读时间,当你有整块时间阅读时,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个时间要运用好,读自己真正喜欢读的书。但是在零散时间,比如上下班,公交、地铁上,可以读之前读过的书,故事书,电子书之类的。不同的时间性质,要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节奏。 电子书阅读,怎么选,怎么读?用电脑、手机,在空隙的时候去读。读书会让时间变慢。 完善阅读面的方法?不是只有读书才算阅读,只要你在接触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想法、新的见解都算是阅读。答主最常做的一种多样化阅读就是阅读维基百科,每天读半个小时自己没有看过的条目。维基百科的好处就是在条目和条目之间是相关联的,可以从一个条目跳到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条目,去看更多自己没有看过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便捷的点线成面的方法,相当于把很多很多成千上万的知识点给你一条线串起来。这样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而这样的知识网络会越织越密,越织越广,让你自己变成一个很有知识、很有想法的人。
6.几点忠告;如何去真正把书变成自己的乐趣而不是枷锁。就是不要做一个偏执的读书人,有很多人读书很多,但是会觉得很讨厌他,不喜欢和他交流,那是因为他把书读偏了,钻到牛角尖里去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变成自己的一种资本去炫耀。很多精彩的好书开头是看不下去的,就像是好的电影开头看不懂一样,但是到了后面高潮部分,才会让你发现,惊为天人。建议大家读书一定要从头到尾读完,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读得懂还是读不懂,一定要把书看完,就算真的看不下去,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一下结局写的什么,也可能看了结尾之后让你更有兴趣看一下前面的内容。 比较书和书的技巧:可以看书的装帧精美程度,因为书的制作是有成本的,设计、出版都需要花钱,如果这本书没有价值,是不会花大工夫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