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血缘

文/宁静致远

阅读,曾是我这辈人非常宝贵的“地图”。阅读的乐趣就是抽离。抽离作者的时空,情绪,身份,给予适当线索,任凭想象遨游。而导读正像一把伞,在眼前撑开它,读过的文字又栩栩如生,成为了思维的背景。 深秋的季节,明日流天,长空如洗,更有那远方的空濛山色,裹挟着桂花的清香以及秋意初凉,浸透心扉。 缘来有爱读书会线下活动如期举行。颜彦老师一身素雅,浑身下上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艺术的特质,优雅,知性,真诚,甜美……一切元素结合,相遇,在不经意时,开始,在不经意间,产生,在不经意中。明净而充满温馨,令人陶醉。我们追随颜彦老师的叙说,透过一张张书本的经典摘抄,穿越时空,在老师本人和书本的足迹和信仰中,聆听生命遥远的呼唤,在胸臆酝酿力量,伴随庄严伴随眷恋,踽踽前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前读过《曾国藩家书》和林则徐的家训。而《傅雷家书》进入阅读的视野,却是因为缘来有爱读书会颜彦老师这期的荐读书目。我确信,没有很早阅读《傅雷家书》是我阅读史上的一处断层。

10月初,颜彦老师推出书目的时候,我还有点漫不经心;直到10月9号,伶俐会长说,她多买了一本,准备捐给读书会。我那时说,能不能先给我看看。《傅雷家书》就这样来到我的生活中。

书安安静静地被我搁置于办公桌。“海马”来袭,很多单位都放假,难得有空暇,我翻开《傅雷家书》......

我看书,一般的步骤是:第一是粗读,了解书本的可读性是否适合我看。第二是精读,我所说的精读习惯就是在书上做各种各样的记号。第三是摘抄。这本书当初是在伶俐手上借的,所以在看书的前期,我极力保持好风度,但看到第100页时,完全失态,对书本手舞足蹈起来。

10月20号,我艰难地看完了。10天的时间,如同经历了一个世纪。整本书从我做下第1个记号,到第99个记号,有些是看到忘情没有划,也许字行下的空白在等某一刻,我会莲花盛开。

《傅雷家书》一本好书,一座宝藏,一生值得典鉴。

我很遗憾,我没有一个如傅雷一样的严师慈父,我们的长辈们大多普通老实朴素憨厚,他们的职责似乎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很多人没文化没艺术专长。但是,在他们身上沿袭下来的相貌,体征,性格,服饰,语言,每一道生命的肌理里,每一道皱纹下,隐藏了多少坚忍多少曲折多少奔波多少流离。而这,需要多少巧妙才能度过一辈又一辈,又需要多少字多少篇章才能叙说他们的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和万千惦记,千万叮嘱......没有,他们只字不提,只字不留!

我的父母已经双逝了,家书只能是清明祖先坟冢上燃烧的冥纸,袅袅青烟是我们联系的唯一通道,借此管道来连接生与死,连接过度与延续,回忆从前与现在。我的孩子即将长大,《傅雷家书》姗姗来迟,但是,毕竟来了。作为一名母亲,我想给我的孩子写点什么,我想从《傅雷家书》中继承点什么,而不仅仅是我在书中划下的99个记号,因为我想我们也有一种精神血缘叫家风。

什么是家风呢?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家风,表现为:对下关爱、对上尊重、孝不忘本、邻里和睦、夫妻恩爱、血脉传承。

傅雷说,“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

我希望自己按此家书,做一个“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的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