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合鸣 夫唱妇随——我眼中的苏东坡之四

  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才华盖世的苏轼,有着怎样的家庭生活,他的妻子是谁?夫妻感情怎样?苏轼对他的妻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

  有人说,对待家人的态度,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本来面目。这位北宋时期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这位宋朝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的领军人物;这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廉好官,先后有三位人生伴侣,苏轼对待她们都是真诚相待、体贴入微、疼爱有加。虽然她们出身不同、性格迥异,文化程度更不一样,但有一点完全相同,那就是她们对苏轼毫无保留、刻骨铭心、鞠躬尽瘁的敬爱,正是这份敬爱,使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找到了快乐的源泉,正是这份敬爱,使苏轼跌宕起伏的宦海生涯充满了温暖。苏轼和她们也因此演绎出恩山义海、相敬如宾、鸾凤和鸣的千古绝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的结发妻子名叫王弗,四川眉山人,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

  那一年的春天,18岁的天才少年苏轼迎娶了年仅15岁的书香门第出身的王弗。婚后的王弗伺候公婆,料理家务,宽待下人,和善邻里,赢得苏家全族上下老小和左邻右舍的一致赞扬。

  年少时的苏轼,年轻气盛,侍才而傲,血气方刚,根本未把15岁的新婚小妻子放在眼里,以为王弗同大多数女子一样只知道柴米油盐,只知道生儿育女。

  年少时的王弗,少言寡语,谦和温柔,沉稳内敛,性格与苏轼互补。苏轼读书时,王弗有时就在一旁做针线,不时给苏轼添茶倒水。有一次,苏轼背诵《诗经》,一时卡了壳,王弗马上轻声接上下一句。又有一次,苏轼背诵韩愈的名篇《祭十二郎文》,一时又忘了下一句,王弗又及时接上下一句。这次,苏轼诧异了,

他一面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这个新婚的小妻子,一面从满屋子的书籍中,随便找出几本考量妻子。王弗对苏轼的提问都是安然自若、应答自如,从此,这位学富五车、才学超众、文彩四溢的少年天才苏轼不禁对妻子王弗肃然起敬、另眼看待。

  在举人、制科、殿试考试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的苏轼,被朝廷派到安微凤翔做官。苏轼初入江湖、涉世未深,又生性豪爽、与人交往时总是满腔热情、坦诚相见、掏心掏肺,从来不懂得设防。聪慧的王弗及时发现自己的夫君能分得清文章的好坏,在识人上却存有欠缺,于是,睿智的她总是躲在屏风后面,观察来访者的神态举止。客人走后,王弗就对苏轼指出那些人心术不正、居心叵测,应敬而远之,那些人心地善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值得交往,以后发生的许多事实都验证了王弗的判断是正确的。苏轼对王弗更加刮目相看、钦佩有加。

  在嫁给到苏轼十年的生活中,王弗曾经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仅仅是一对情投意合、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更是一对琴瑟之好、夫唱妇随的神仙伴侣,王弗以她的聪敏智慧,帮助苏轼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也许上天嫉妒这对神仙伴侣,年仅二十六岁王弗不幸抱病逝于京城开封。

  王弗的早逝,带给了苏轼巨大的伤痛。直到王弗去世很久,苏轼仍然对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没齿难忘,想起她仍旧泪流满面。

  王弗去世后的一个秋天的晚上,苏轼居然在梦见了阴阳相隔了十一栽的结发妻子王弗,他梦见王弗正在梳妆台前梳妆呢,为此,苏轼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哀怨缠绵的挽歌《江城子》来悼念这位令他终生难忘的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得失如一 随遇而安

  苏轼的第二位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表妹。或许懵懂岁月的王闰之从堂姐王弗的口中了解了姐夫苏轼的为人和才情,或许是青春年少的王闰之对堂姐两情相悦、幸福美满的婚姻钦羡不已,二十一岁那年,在表姐去世的第二年,王闰之又迈进了苏轼的家门,成为苏轼的第二任妻子。

  王闰之没有堂姐王弗聪明,也没有堂姐的才华,但她同堂姐一样温柔体贴、勤俭持家。难能可贵的是王闰之对堂姐留下的儿子苏迈视同几出,关怀备至,令苏轼苏迈百感交集,感动万分。

  苏轼对王闰之有两个评价,第一个是“

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意思是说王闰之是位称职的母亲,对堂姐留下来的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第二个评价是“得失如一,随遇而安”。王闰之跟随苏轼二十六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苏轼在官场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但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以她的善解人意,以她的细致入微,以她的温柔体贴,给苏轼拂去疲惫的征尘,她给了苏轼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一个温馨、和美的家,一个珍藏幸福的存根。

  王闰之去世的时候,苏轼非常难过。苏轼专门写了祭文悼念她“ 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 。”

敏而好义 忠敬如一

  佳人伴才子,就像香烛衬红酒。在苏轼的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位值得称颂的传奇女子。她的出现,丰富了苏轼波澜壮阔的人生。她的存在,使苏轼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找到了知己,找到了知音,找到了挚友。她就是比苏轼小十五岁的侍妾朝云。

  苏轼对朝云有两个评价,一是“敏而好义”,一个是“忠敬如一”。意思是说朝云不但很聪颖,而且具有丈夫一样的义气。忠敬如一,是对我,对我这个家,始终保持一颗忠心。

  苏轼被贬到惠州时,生活非常窘困、艰难,继夫人王闰之已经去世,家里的几个侍妾也相继离开,只有朝云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地陪伴在苏轼身边。她陪着苏轼参禅悟道、谈诗论文,亦亲亦友,朝云一生都以侍妾的身份陪伴苏轼,这一陪就是二十三年。无论人生、信仰,还是政治上的坎坷,朝云对于苏轼都更多了一份理解。在苏轼看来,朝云不仅是他的妻子,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精神上的挚友,一个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一个患难与共的朋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有一个春天的下午,一家人在院子里散步,苏轼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问:我这里边都装的是什么呀?旁边有一个奴婢就说,您这里边装的都是锦绣文章。另外一个奴婢说,那都是治理国家的满腹的经纶。最后只有朝云说,您这一肚子装的都是不合时宜。苏轼听了哈哈大笑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虽然身分卑微,却能够带给苏轼精神上的理解和愉悦。敬仰苏轼,热爱苏轼,难能可贵的是懂得苏轼。她懂得苏轼的理想抱负,懂得苏轼的不平委屈,同样也更加懂得苏轼那颗在坎坷经历中变得越来越从容淡定的心。也正是由于这份懂得,才能让苏轼的人生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传奇色彩,给苏轼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宦海涂抹了一层温暖的亮色。

作者简介:

  张玲,济宁日报社高级记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先后在《济宁日报》、《大众日报》、《法制日报》、《散文》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数千篇,散文数百篇,并多次荣获市、省、国家级奖励。1999年,山东省出版社为其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集《明珠耀阙里》;2000年,中国作家出版社为其出版散文集《翻阅生命》;2017年4月,其散文《母爱无言》荣获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10月,其散文《追逐幸福》荣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2018年荣获全国诗歌散文大赛银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瑟合鸣 夫唱妇随——我眼中的苏东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