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只是故事

《参马士英》作者:刘献廷

原文:黄仲霖参马士英,召对归署,以白纸大书于门曰:“得罪权奸,命在旦夕。诸客赐顾,门官一概禀辞。”

译文:崇祯帝殉国后,福王在南京即位,马士英为首辅。黄仲霖向朝廷奏参马士英,召对之后,知道马士英参不倒,自己闯下大祸,回到家里,便写了张启事贴在门首:

“我触犯了权威,离死已经不远。为免连累他人,特令本宅门房,对于来访各位,一律请辞不见。”

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对南明史和马士英其人都不甚了解,所以,马士英到底是“权奸”还是“肱骨”,很难说清。

只是黄仲霖大人的这个态度很值得玩味。一张小小的门首便条,意味无穷。

先看第一句“得罪权奸”,直接把一张坏人标签贴到对方的脑门上,并且在自家大门上广而告之,道德上迅速占领制高点。

接下来第二句“命在旦夕”,换句话就是,如果出了意外,定是“权奸”所为。“旦夕”两字写出了危险的紧迫感——权奸已经在暗处盯着自己准备动手。

最后一句“诸客赐顾,门官一概禀辞”,且不说意欲来访的“诸客”感激不尽,就是路过的行人也能感受到黄大人的呵护和关怀。这一句将所有中间人士和不明真相的人群至少在感情上向自己倾斜。

人就是这样,特别喜欢投桃报李,既然别人对自己释放出好感,那么自己就要回馈对方以支持。所谓的人情世故,不过如此。

短短几句话,内容不要太丰富。据此,完全可以发挥出一个几千字的好故事来。就算是目不识丁的人,听到这几句话,也许说不出写不出,但脑海中基本都会自动生成这个故事的大体轮廓。

权臣当道,一个敢于冒犯权威,为了国家社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忠良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再联想到人生的艰难,自己的无助,不禁百感交集,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基本等同于事实。

当然,并不一定就是,黄仲霖大人心思阴沉、信口雌黄、妖言惑众。更多的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官场,很多自以为是的正义良知是经不起任何推敲和考验的,情绪很多时候都是自导自演,自己骗自己的手段或伎俩。

人们臆想故事的能力相当强悍。把一件事情构思出前因、推导出后果,自然融洽,添油加醋,进而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世界。这个企图就隐藏在骨头缝里,时不时就会抽出嫩芽,想要成长为参天大树。

事实究竟是什么呢?不重要。

人们喜欢故事,人们只相信故事。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多智近似妖”。

可是,那么多更接近事实的书没有流传开来,故事性最强的《三国演义》在中国妇孺皆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爱的只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