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进步”?

人人都想“进步”,都想越来越厉害,憧憬着就业多长时间之后,会进阶到何种地步。如3年升科长,5年升部长,10年升总监,20年升副总!

但,很遗憾,现实都很骨感!绝大部分人都是数十年如一日!除了年龄之外,能力和职位,都没啥改观!

本质是:没有进步!

十年前,苦逼的我,也以为时间会“祛除”体内的苦逼味。结果,十年后,苦逼依旧!

虽然很震惊,很沮丧,但我心里很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都有其“原因”!

之所以苦逼,是因没钱没权没影响力,而根源是:没有能力!

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能力没有提高,是因“缺”的部分一直没有“补”起来,一日不补,一日没提高,而补一分,则强一分。

晋升无望,是因“缺”被提拔的条件,一日不“补”,一日无机会!

既然这么想提高能力,这么想晋升,为什么不补呢?根本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缺”!

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还有“缺口”,何谈去“补”?

如何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还不完美,还存在“缺口”呢?

反省!

前提是树立清晰、明确的目标,不断检查自己是否在不断接近目标,如果不是,就反思为什么不能?还“缺”什么?找到“缺”,就开始“补”!

不断地向目标进发,攻坚克难,“缺”啥“补”啥,自然就不断接近目标!随着能力的提高,资源也越来越多,前进的速度其实是越来越快的,即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复利效应”!

举个例子。曾国藩认为自己一生有五大辱,其中第一次大辱,是他第六次考秀才时,仅中佾生,在当众发布的榜文中被批“文理甚浅”。当众被批,让他感到很丢人,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当头棒喝,警醒了他。痛定思痛之后,他终于“开窍”,开始补“缺”,文理不再“浅”,下一次就顺利考中秀才,以后就如“开挂”了一样,接连中举人、进士、点翰林,官越做越大。可谓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人生从父辈的泥泞小路,生生地搬到了康庄大道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好生羡慕曾国藩,但仅仅是羡慕是没有鬼用的!要搞清楚这是如何发生的,然后借鉴,应用到自己身上,也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曾国藩的起点,就在于他视之为耻,意识到了自己“缺”什么,然后将其“补”了起来,才有了以后的种种。因此,关键是他如何“意识”到了?对于曾国藩来说,考秀才失败,这已经是第6次了,可谓很有“经验”,也可能已经“习惯”了。前面5次失败,都没有令他“意识”到,如果这第6次也没有意识到,岂不是要像他爹一样,一辈子都折腾在考秀才的路上?但这第6次,与前5次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前面5次,都是直接落榜,不过是榜上无名而已。而第6次,他中了佾生,发布的榜文中就有专门对他的评语,当众被批,正常人脸上都挂不住!也就是第6次时,别人当众指出了他的“缺”,才使他“意识”到了!

实质上,曾国藩在考中秀才之前,一直都存在“文理甚浅”这个“缺”,只不过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当别人将其“剔”出来,放到他的眼前,他就“看”到了。很多错误、缺点,都是这样,它们就“站”在那里,并没有刻意地“藏”起来,你只要留心检视一下,并不难发现。对于曾国藩来说,滋味应该很独特,一方面是幸运,另一方面也许是悔恨,如果他早就发现了自己的“缺”,不就可以提前好几年?

是的,依靠或等待外人主动给自己找“缺”,几乎是无指望的,这是偶然、小机率事件。指出别人的错误、缺点,这是得罪人的事,没有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即使是朋友、家人,这种事也不愿为之!不相信,就回想一下自己,这许多年来,有几次被人指出缺点的经历?

靠人不如靠己。曾国藩听从倭仁的建议,开始写日记反省,日日检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不断地“补”,长达30年之久!即使原先他是个“筛子”,这么“补”30年,也成一个密不漏水的盆了!

这就是曾国藩能从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发展成为具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大家的秘密。

很多人觉得曾国藩的成功很励志,因为他的起点很低,自己有模仿的资格,不像某些天才,几岁就怎么怎么样了,打死也模仿不了。但仅仅羡慕是没有鬼用的!要将曾国藩这种通过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然后不断“补”的做法,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才可以!

曾国藩的这第一次耻辱,应该可以给我们启示。李笑来认为,人生的终极问题不是什么“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以及我将去何处”,而是“什么更重要”。因为,未来的“我”是个变数,它取决于今天的“我”“选择”做的是什么!如果曾国藩在第6次考秀才失败时,像前面5次一样,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而是“习惯”了,那他的“未来”就不会有改变,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没有“补”!

李笑来说得很对,最可怕的事,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当自己做得很差时,意味着自己有“不足”,如果“补”上了,就不再差了,如果一直不补,则会一直差下去,直到生命结束!就像与自己同年入职的同事,十年之后,大部分都如自己这般平庸,但也有几个优秀的,走上了高级管理或高薪岗位,羡煞旁人!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平庸的人与成功的人之间,有“差距”!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公司制度或文化不好”,而不去“补”,明天、后天的自己,肯定也如昨天一样!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公司制度、文化里,为什么他们可以脱颖而出?既然制度、文化不好,他们为什么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里,结果却差距这么大呢?因为你做的,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将“卡”住能力和晋升的“缺”“补”起来!

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把事做好。

而做不好的原因,很多时候,是不喜欢。如我,就喜欢“意淫”,假设自己处于那些成功的同事以前的境况中,做着他们的事情,肯定也能成功!而认为自己目前的境况,目前所分到的职责,就困难重重!很不公平!

而人生没有“假设”!

李笑来又说了一句很有穿透力的话:你没做好是因为你不喜欢,你不喜欢是因为你没做好!

曾国藩已经考了六次秀才,都落榜了!这考秀才,肯定是存在“困难”的,很难让人喜欢起来!人很难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补”上了“缺”之后,就很顺了,因为他在不断地“补”,成功的条件都具备了,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他当官之后,再也不用准备考试时,他却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如果不是喜欢,是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而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他做这些事情,做得很好,他能从中不断地得到乐趣、成就感!也就不断地学习下去。通过学习,他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官越做越大,权力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良性正循环。

总结一下:要树立明确、清晰的目标,日日反省,检视自己是否在不断地接近目标,找出那些阻碍自己的“缺”,一个一个地“补”起来。随着能力的提高,事情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顺,开始从做事当中享受到乐趣、成就感,就不断地使自己做得更好,并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收获,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就越来越喜欢。最终形成一个良性正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