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苏州园林》

一直都都是这么的喜欢叶圣陶,这种喜欢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苏州园林》,因为一篇说明文,可以写到如此的美。

所以直到今天都是一幅画的存在,这不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吟诵,却是踏踏实实的山山水水,尽在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园。

据我了解,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苏州那一百多处园林放到一起,那四大名园天下独绝,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我们意乱神迷。

我一直都有一个希望,让大家有和我一样的梦想,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当苏州园林像画一样的铺展开来,能够把每个孩子都变成游客,使其乐在其间。

可是这是说明文单元,很多人都说,我那样的理解非常危险,一是远离了字词教学,也就没有了语文常识。

第二呢,也就是没有了文体意识,似乎处理的不伦不类,所以教学目标也就特别的模糊,有种云来雾去的迷乱感。

总之问题很大,优点吗,优点是不需要再提的,我并没有让这样美的景致,通过几个字,借助几个词,走到学生的心里。

即使有了风景如画,又能如何,我也感觉在想象和现实中间,我缺少一个真正的打磨,可是这个打磨提升的就是我们的教学美。

如果我研究字词的话,也许可以找出一些规律,然后通过这些细枝末节,就像苏州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建构起来一个风景如画。

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领着学生绕来绕去,梳理了那么多的学习目标,却没有真正深入的解读出来一个,从而形成成长契机。

更为主要的是,这是极少数人的狂欢,我没有调动更多人来学习,参与的人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巨大的气场,带动这节课生生不息的运转起来。

我就像这里边一个尴尬的小丑,在没有真正找到一篇文章的脉络之前,听也好,读也罢,做来做去都似乎缺少点什么。

也许就是我们平时所希望的,用文章的美来带动学生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体验吧,可惜我对课文一直都没有这样的认知,只好向梦想道歉了。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去处,如果没有给学生一些期待的话,我们就应该界定为自己失败了,那个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又有几个人想象的出来。

最主要的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些内容,应该成为一节课亮点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点亮学生的期待感,他们非常累的和我一起走完了这样一个历程。

接下来应该会更加枯燥,因为其语文根基不牢,我的梦想课堂就建设不起来,如果我不下一番功夫的话,接下来的追求,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应该回到对细节的品悟了,拿出来具体的地方来一点一点的欣赏,提升自己的字词认知能力,而不是空中楼阁一样的,用空洞的说教把学生搞得云山雾罩。

其实很简单,应该用一些词语走进这样的美,生动是属于大家的,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怎么可能带动起每一个生命勃发,我应该在文字中让每一个成长到那里看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