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三)

从1996年9月开始,我正式开启了一段走读生的学习历程。

每周至少四天时间,我是在老师家度过的。作息时间一般也是雷打不动,也就是早晨六点起床,7点半准时到达老师家。老师预留了半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整时间。八点钟正式上课。就带我奔波在路上的这一个多小时里,师母的任务是为我们三个人准备早餐。

吃完早餐,师母就开始收拾家务。而我在简单的休整后就进入了上课时间。

两个小时之后,师母会敲门送水送水果到书房来,然后,再到12点准时吃午饭。午饭之后我会帮师母收拾碗筷。然后,进行午休。下午2点钟师母准时把我叫醒,继续下午的课。下午一班上课到4点半我就准备返回学校。这样,还可以赶上吃晚饭。有时候,老师和师母怕我赶不上饭点儿,还会给我准备一些点心带上。老师和师母做的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非常感动,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要求什么回报,而且觉得这很正常。他们做起来也特别的自然,让我没有一点拘束感。

老师的备课方式很特别。他没有整篇整篇的讲课稿,但是有一沓一沓的讲课卡。老师从历史事件入手,讲述学科的发展。因为有的重大事件,他是亲历者,所以讲起来绘声绘色非常生动,我听起来也就渐入佳境。

老师一般的周一和周三讲学科发展史,周二和周四讲基础理论。周五我不再到老师家里,因为要参加研究生院的活动。集体活动之后,到了周末,一般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科研工作。

就这样从9月份一直到放寒假之前,我一共学习了三门专业课,这三门专业课的笔记整整有6本,将近12万字。可以说是老师的口述历史和理论总结,非常宝贵。直到现在,我还留存,时不时地翻看。办公室几次搬家我都是第一时间把这些笔记本先打包装箱。

尽管这是一个忙碌的季节,但是这个季节的收获是有生以来最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恩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