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初识软件测试
1.1 测试软件的类型
1.2 软件测试的流程
1.3 测试类型
二、软件测试和测试环境
2.1 软件的分类
2.2 软件测试和测试环境
三、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3.1 虚拟内存的 含义和作用
3.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3.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四、网络基础知识
4.1 计算机网络概念与分类
4.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3 IP 地址
4.4 子网掩码
4.5 设置和测试系统网络参数
软件 = 程序(Java、PHP...) + 数据(使用文件或者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 文档(安装说明、帮助文档...)
单机版:即只需一台电脑该软件就可以正常使用,因此测试的时候可能只需要一台电脑进行测试即可
C/S:客户端服务器软件,至少要有两台及以上的计算机参与才能使用该软件。例如使用的QQ,至少得有一个计算机做服务器,里面可能装数据库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如果你想使用该软件那么你的计算机上也需要安装QQ,然后用你的计算机去连接同一个公司的计算机
B/S:浏览器服务端软件,主要就是我们常使用的网站
软件测试: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技术去检测这个软件有没有问题,去发现缺陷,看这个是不是符合用户的需求等,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改进软件的开发
软件缺陷:不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就是软件缺陷
测试用例:指定操作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和测试条件的文档
按功能用途分: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Unix、DOS、Windows、Linux 等。
驱动程序:显卡、网卡驱动等
支持软件
界面工具:X Window 等。
开发工具软件:Visual Studio、JBuilder、Eclipse 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MySQL 等。
应用软件
QQ、游戏、各类网站、搜狗输入法等。
按架构分:
单机软件:
蜘蛛扑克、扫雷等
C/S 软件(架构)
B/S 软件(架构)
软件的生命周期(重点):
通俗来讲就是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直到被淘汰下线的过程
大致需要经历如下几个步骤:
软件测试:在现有的软件中查找隐含的缺陷(Bug)或错误的过程,目的就是发现软件当
中的缺陷或错误
测试环境:运行软件必须具备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i. 数据的形式与数制:
冯 · 诺依曼体系结构:
计算机由五大部件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采用二进制存储数据和代码,
计算机中采用开关来分别代替 1 和 0。
程序判定数据的存储位置,判定二进制是代码还是数据
计算机的内存采用线性的一维方式寻址,
字节:1B=8bits
1KB=1024B、MB、GB、TB
生活中 1KB=1000B
ii. 数据的形式:
文字、数值、图片、声音、影像等。
iii. 数据怎么存储:
所有数据都必须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转换为二进制,然后才能存入计算机
计算机中的数制,
二进制:数字后加 B,如 10010B。
八进制:数字后加 O,如 123O。
十进制:数后加 D 或不加,如 10D 或 10。
十六进制:数字后加 H,如 2A5EH。
数值数据的存储,
把数据存入计算机,需要把数据转换为二进制。不同数据的二进制转换方法不同
十进制→二进制:
十进制数除以 2,倒排余数。
十进制转其他进制,做法一致,变几进制就除以几。
二进制→十进制,
字符串的存储,
文字,
计算机中称为字符串。
使用国际编码规则将字符变成整数,然后变成二进制。
英文字符,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
代码)
占内存 1B
如字母 A 的 ASCII 是 65
常用 ASCII 码
英文外的国际字符,
Unicode(统一码、万国码、单一码)
占内存 2B
如汉字“人”的 unicode 码是 20154
计算机中所运行的程序均需经由内存执行,若执行的程序占用内存很大或很多,则会导
致内存消耗殆尽。为解决该问题,Windows 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匀出一部分硬盘空间
来充当内存使用,也称为页面文件。
虚拟内存在硬盘上其实就是一个文件,文件名是 PageFile.Sys,通常状态下是看不到的
设置 IP 地址: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安尼亚克
特点:
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
运算速度为每秒 5000 次加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 1000 倍
使用纸带存储程序和数据
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程序自给自足)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出现了操作系统、硬盘和语言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完善、运算速度极大提高、Unix操作系统诞生、电子元件结合在一片芯片上、软件危机产生,同时软件工程诞生和软件测试开始萌芽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能力、软件测试概念诞生、Windows1.0问世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是根据用户的命令来工作的,用户的命令一般通过程序来下达
指令:用来指挥硬件动作的基本命令,是包含了操作码和操作数的一串二进制编码
程序:为解决某问题的一系列有序的指令集合
软件:程序、数据及其相应的文档说明
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之为裸机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冯• • 诺依曼模式:通用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i. 中央处理器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等组成
CPU 的性能指标:
ii. 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 ROM,如 BIOS
随机存储器 RAM,目前主流 DDR,目前一般为 1GB~8GB
外部存储器,软盘:3.5 英寸,1.44M,容量太小,盘片易损坏、硬盘:目前 500GB~1TB,有高达 3TB、U 盘、光盘
iii. 输入设备
鼠标
键盘
扫描仪
...
iv. 输出设备
打印机
显示器
计算机网络:在网络协议的控制下,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等网络软件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此时并不是真正的网络而只是网络的雏形,该网络中只有一台真正的计算机其余的都是终端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ARPANTE-计算机网络,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存储转发以及分组,但要求计算机是同构的即配置完全一样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即只要符合ISO协议的就可以连网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新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覆盖地理范围划分,
i. 网络结构的分层设计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网络进行了分层设计。每一层只关心自己层的设计
ii. 协议
为了使数据可以在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协议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在通信时对传送信息的理解、信息表示的形式及各种应答信号所应遵循的共同约定
iii.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模型
ISO/OSI模型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用得最多的还是TCP/IP模型
ISO/OSI 模型分为 7层,
数据封装,
iv. 各层工作的物理设备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v. TCP/IP 模型
实际应用中,完全遵从 OSI 参考模型的协议几乎没有
最早在 ARPANET 上实现,目的在于解决异构系统的通信问题
IP 协议:
网际协议/网络协议/互联网协议
ICMP 协议: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侦测远端主机是否存在、建立及维护路由资料、重导资料传送路径、资料流量控制
ARP 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 IP 地址转换为 MAC 地址
UDP 与 TCP 协议:
二者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TCP 的连接:三次握手
应用层协议:
端口:
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时间内通过网络的不同连接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
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计算机,设备等)的数字编号
IP 地址的特点:
二进制形式共 32 位,每个 IP 地址被分成四组,每组 8 位二进制数
IP 地址的分类:
分为 5 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其中 A、B、C 三类最为常用,D 类地址用作组播,E 类地
址保留未用
特殊 IP 地址:
也称为专用 IP 地址、保留地址,只限内网使用,也不会出现于公网
共 32 位二进制,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左边向右全是 1,右边向左全是 0
子网掩码的应用:
用来表征 IP 地址所处的网络位置,进而用于判断下列两台主机间能否连通
设置 TCP/IP 参数:
检查 TCP/IP 设置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