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滴(6)督导笔记

     

图片发自App

      再到教学点听课,还是有新的发现。孩子越来越少,老师越来越老。老教师与小朋友之间,节奏却刚刚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而优、小而美的教学点成了最美的乡村存在,在阡陌纵横之间,屋舍俨然,明媚耀眼。独处一隅,朗朗的书声成了最美的童音。为乡村冬日的宁静平添几分悠然与希望。


           

图片发自App

          1.小课堂大学问

    这次听课感触最深的还是老教师身上的敬业精神。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势,虽是一二年级娃娃,虽然多则十几个,少则两三个,但老教师身上的素质仍然在,我认为,很多教师一进教室便童心回归,满血复活到青年。爷爷教师并不逊色,无论是上课流程的完整还是教学基本功的比拼,亦或是信息技术电子白板的应用,都能熟练操作,有些老教师这些辅助工具玩的比年轻人还溜。细细想来,这些老同志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他们的学习力并未停止,只要肯接受新事物,一切开始都不晚。正如袁隆平先生90岁高龄仍然忙碌在田间地头,并戏谑的自称是“90”后,说自己忙的没时间变老。这是多好的心态啊。我们身边的老教师也是一样,濠洼教学点的王向青老师,鹤发童颜,上课声势浩大,比年轻人更有活力。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读读唱唱,课堂很是活跃。还有红沟教学点的杨玉琪校长,虽然教室里只有三个娃儿,但老师上课仍然精气神十足,音视频希沃白板运用自如,老师活学生当然更活跃,三个娃儿的小课堂每一个环节都不失缺。表演《乌鸦喝水》情景剧的小朋友演的活灵活现,学着乌鸦用小石子装满瓶子,水位自然升高,既有实验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我们听课者耳目一新。

图片发自App

        教学点老师是真的会上低年级孩子的课,俯下身子与娃娃交流,因为人少,师生关系更显得亲密自然。像家人,像爷爷,我想这种授课的记忆一定会留在孩子们心底,在那个暖暖的教室里,曾经三两一伙,围坐老师身边,开心的学习,回忆起来就觉得很美。

    还有郑冬梅老师,清亮的嗓音让聆听者如沐春风,新颖的设计让我也不由自主的融入课堂,小朋友们的表现也是极佳。奖励方式多种多样。一堂课,师生都有所获,特别是娃娃们,口语表达很有味儿,听到了真正的童声童真。

图片发自App

    小课堂有大学问,老教师的板书设计,书写那都是真功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笔力劲道,工整大气,妥妥的书法作品。在板书设计上,老教师经年的素养是年轻教师所不能及的。


          2.年轻的声音

    同样,这次听课也有不少新入职教师。作为青年教师,他们亦有自己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活力与激情为教学点的敦厚朴素注入了新鲜血液。

图片发自App

    年轻的教师为课堂带来源头活水,使得教学点小朋友感受到来自哥哥姐姐式的关爱。板桥学区有很多值得点赞的年轻人,他们富有活力与激情,在不同教学点闪闪发光,正待打磨。那天听了付琪老师的课,大方自然的教态,活泼可爱的她,带动了孩子们,也让课堂生机勃勃。笑脸天使的奖励,伴着她的微笑,给我整节课的暖阳如初。还有很多,比如祁雪玲老师,身孕笨重,但上课却依然很用心,有声有色的引领孩子们去走近《寒号鸟》。李嘉琪老师循循善诱,以其独有的温柔一次次给孩子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充满了耐心。

    在我看来,老中青的搭配是最好的存在。我一直在想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素养应与青年教师的创新捆绑成长。一带一,这样才会一举两得,各取所需,各有所长。


      诚然,这次督导听课也有不少感触。为一些学校担忧,也为一些学校点赞。的确,老师的素质就是学生的素质。而学校的灵魂缔造者校长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大海航行靠舵手,不得不说,方向和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前进。理念在先,创新在先,师生的发展便走在前面。好的团队是抱团成长,互生互利,一群人走,给师生搭台唱戏,做好侧供给,最终,也会成就学校!

      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的,弯腰去学习,谦卑的遇见美好,就是不虚此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点滴(6)督导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