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巍——或许这就是福州的皮相

他,叫何巍。他用9年的时间,沉浸在制作皮具的兴趣中,如今是福州髹漆全皮箱技艺非遗传承人,作品登上了纽约国际时装周。如果非要问,这对他有何意义的话:

1、现在不会有人问我,你是打算去爱马仕当工匠吗?

2、发酵兴趣的同时,不想让福州髹漆全皮箱的技艺,在迈入智能时代的拐点断了代。

初识在安民巷的一场茶局上,看着前来拜访的朋友与团队伙伴七嘴八舌说起的某宝网上,去年开始大热的直播产品制作过程,带来怎样的点击,能增加多少收益。何巍坐在边上喝着茶,整整2个小时,几乎没有一句话。

走在石板路上,何巍突然问,你是写文字的,会在动笔前,拍一张电脑的照片,再配上文字说,“我要开始动笔了,写一篇关于什么的文章吗?”又或者直播你的码字过程吗?

手艺,拿起来,去做就好了。

于是,

有几个做高端定制的,不斤斤计较手中打样的产品价值几何?他,算一个。

有几个做手工分享的承接者,不斤斤计较活动收费市场标准多少?他,算一个。

在何巍看来,手艺才是需要专注的。

作为福州髹漆全皮箱技艺工匠刘尔诚的关门弟子,何巍在对技艺盛衰史如数家珍的同时,更顺手拿起我的单肩包,从开料到美观度到承重,用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思维和手工制作设计角度,剖析了个遍。

基于交谈的预判应该是“滔滔不绝”,但却有种生生被从马术障碍赛被拉到盛装舞步赛的节奏,反差之大,悄悄计算了一下语速,2~3个字/秒。

————

话题涉及皮料,匣子打开了。

何巍踏入皮具世界整整9年,起因仅仅是喜欢。

当时,唯一的表现形式是,他用两年的时间进入朋友在广东的皮具厂,学习西方皮具制作工艺。

然后,摸透了选料、打磨、缝线、设计、打版等全工序。

然后,不是在工厂就职,而是回到家中,买来涉及皮具技艺的书籍、工具,收集鸵鸟皮、珍珠鱼皮、鳄鱼皮、鲨鱼皮等等各种料子,自个儿闭关修炼。

然后,看到媒体报道福州髹漆全皮箱技艺在刘尔诚之后即将绝迹。

再然后,冲出家门,又拜师去了。

当时,福州老物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大热。求艺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但一个人是否可在皮具技艺这条道上入门,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判断。期间所做之事,无外几道工序——打磨皮质边缘、大小形式各异的打孔穿线等等,看似基础到枯燥的重复,加之皮料成本投入,仅靠好奇心带来的续航力,远不及纯粹的对手艺的热衷。

比如,当年只有何巍出师了。

比如,这两年里,来找何巍拜师的,绝大多数都坚持不了3个月。

事实上,学习者的放弃,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时间和皮料的消耗,无效。

至于,非遗传承人,在这个时代究竟有什么用?

何巍的做法是,将工作室开在闹市却总是“闭门谢客”的状态。在他看来,这是一门需要专注的手艺,没有定制需求的时候,依旧有琢磨不完、改进不完的工序。所以,答案并不在销量和曝光度上。

偏偏对于闲暇时开启手艺体验分享活动,何巍保持着一定的热情——如在分享的活动中,真能遇见两三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朝着开启皮具技艺中西合璧元年的方向走下去,那才是件令人兴奋的事。

处于从工业时代进入智能时代拐点的80后,

总得向时间承接点什么并传递下去,方不负了这个时代。

莫笑。

如此精神层面的理由,还偏就是何巍坚持的理由。

一门手艺,

如果不仅因果腹而传承,天地也许会更为宽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巍——或许这就是福州的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