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为什么喜欢推翻重建产品?

产品经理为什么喜欢推翻重建产品?

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 前天

近期在网上看到特别有趣的讨论,关于产品经理总是喜欢推倒重做以前同事的产品。是职场潜规则?还是因产品不是自己亲生的,就无法给足够的养育?

我汇总了一些有趣的讨论,分别来自阿里、京东、腾讯、百度、普通企业的产品经理。发现产品经理其实并不是推翻重建的幕后人,很多是被迫在职场中的理由。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讨论话题,

问题描述

当产品经理接手旧的产品的时候,分析过一遍产品后,第一冲动似乎都是推翻重建,为什么这种状况会频繁的出现呢?

你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接手旧产品,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呢?

YY产品经理

不能这样说。每个产品人的思维、眼界、嗅觉、执行力都是不一样的,而同样,产品的市场体量、承载的公司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刚入行的产品人承受、适应能力比较初级,对不熟悉业务所遇见的不可控因素诸如成本紧缺、档期较紧这种问题处理能力较弱,情急下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题主所说的推翻重建。把问题调整到可视可控范围内,但往往这样做会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和部门资源的不协调,上下层执行不一,观点没有统一战线。最后铁定会拖垮项目进度。

稍微成熟一点的产品人首先在自我要求上会是产品输出导向,而非进度导向的。换言之,会花比较长时间去了解、再认识产品,调查业务瓶颈,查看用户反馈,摸清企业战略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到了哪一阶段,再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分清哪些是产品本身问题,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业务问题。

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业务问题是最先需要解决的,因为产品核心在于商业价值,通过业务体现出来。如果业务逻辑跟不上用户行为,衍生功能解决不了用户需求,平台体验和技术实现再好也无济于事,这部分出现问题确实是需要大刀阔斧甚至重建的。其次产品本身问题介乎到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是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有强需求未能满足,有潜需求没有挖掘,有弱需求拖沓资源,有伪需求占用成本,这些则要考虑需求实现的优先级,同时结合考虑公司战略层阶段等角度去考虑,这部分花时间去重建则是下下之策。最后便是技术问题,重建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但如果涉及到数据源、架构等基层系统问题需要重建的,成本是三者最大的。同样,也要考虑诸多因素。

总结,产品人刚接手一款产品,调整是必然的,重建则需要搞清楚是自身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反之,都是不负责任的。

某后台产品经理

做产品也有2年多了,有自己0-1主推的项目也有接手前任留下的半成品的经历。因为我是从事后端产品的,我且从后端产品去讨论楼主的这个问题。

首先,接手别人的半成品后第一个想法是推翻,而不是在基础上去迭代的产品经理是有,但是绝对不会是主流,因为考虑到重建成本,一般的产品经理都不会这么干。第二,即时有这个想法,那么一定是前任留下的太坑,而接盘的人感觉填坑的难度不亚于重建的难度。说个例子,做后台产品的,很害怕接手半成品的后台,因为对于后台来说,本身逻辑性就会相对复杂,涉及到的流程和数据交互也会比较多,而且对于后台的设计思路太多太多,有的人会根据工作流去设计,有的人会根据实际功能模块去进行设计,你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摸清楚,前任产品经理是怎么想的。然后这个后台的逻辑是否有漏洞,是否你之后的改动会对前面的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都是很费时间的。所以有的产品,可能一接手第一想法就是直接推翻。第三,就是产品经理都有自己创造的欲望,这个和产品经理的岗位的特殊性有关,每个产品经理都梦想着自己去主导一个产品的诞生,当然不希望“喜当爹”。

最后,我最近也接手了一个十分之重型的后台系统,功能很全,设计的工作流繁多,但是由于是技术自己搭建的,没有从易用性,操作流程顺畅的角度去考虑,整个后台让人看起来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给你了,就是需要你自己去找。说实话,我刚接到也是要骂娘的,但是产品人的一大high点不就是去变腐朽为神奇么?享受这个过程。

腾讯产品经理

为什么喜欢推翻重建产品?

这个问题问得带有情绪色彩,产品经理并不喜欢重构啊,往往是因为现实的一些问题。

举一个切身的例子:以前负责过一款ERP系统,刚开始做的时候,我针对的用户群是公司内部的四五十名推广员工,做些简单的小功能,已经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后来公司拿到融资,上市了。

公司业务发展快,推广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后续慢慢地加了很多功能,为满足用户需求。

后来当推广人员到两百多人的时候,当前的系统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开始的系统架构就是供四五十人使用的,到了使用人数一多,请求过多导致响应缓慢,系统加载性能效率很低

系统并发量增多,导致系统有问题

底层数据结构,建表的时候一张表,增加字段都是一张表,涉及到联表查询,数据量过多的时候,就有问题。

等等

这时候,我发现,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推广员的需求了。

那么有没有必要重构?

重构的成本与重构的收益如何权衡。

成本:一个产品跟两个开发,从梳理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到最后的测试上线,需要花两个月时间。

收益:重构后,优化业务流程,系统的操作效率加快,提升推广部的工作效率

经过评估,最后重构了。

其实,没有无缘无故地重构,只有当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时,才会想着重构。

百度的产品

工作3年有余,一直从事产品工作,接触产品也是五花八门了。从一开始PC、移动端的细分到更加垂直领域(社交、社区、电商、o2o等)细分再到现在更加的细分领域(商业、数据、策略)等。一般喜欢推翻产品的无非两种情况;1:刚来的产品负责人,研究过一遍产品后发现到处是坑填都填不完(也许自认为)推到重来。2:业务、场景等发生重大变化、推到重来。而这两种情况一般都发生在创业公司,尤其AB轮左右。

推到重构的成本比较大,其实推到的不仅仅是前端上的东西,有些数据方面的兼容,重构,才是核心和重点。个人曾经主导过两个产品的整合,心累的要死。。

个人感觉还是看看现有产品的坑能不能填完,如果坑不是很大,建议还是改良.....实在不行在动手吧。

京东的产品

我可以理解提问题极端化,会简化问题模型,但是极端的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属于少数,如果一款产品在你接手的时候,就面临着是否需要推到重来,那这个产品的问题看来也是相当严重,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就不是你要不要推翻了重构吧,而是你们提出的这个解决客户问题的产品,到底还行不行的问题吧?

本人从事 2B 行业,一个比较细分领域的企业服务,在我看来一款产品的冷启动,从0到1,是最难的,要说服客户信任你,甚至是购买你的东西。在真正的工作中,这种天使级的客户,是非常难得的,如果已经完成了这一步,一个 PM 就算是中途进入了,要做的也是「优化」吧。

重构和优化都是让产品变好的一种手段,很多产品的生死,PM 都不是重要的一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客户的需求度来做判断,合理的判断成本。

最后,说点不上台面的话,少给自己挖坑,你给自己挖坑的同时也在给你的同事,你服务的企业挖坑,除非你是合伙人,产品是否需要重构,不是一个新手 PM 能决定的。

阿里的产品

怒答一发,因为刚刚花费1年5个月的时间,推翻重建了产品。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

去年7月份的时候接手一款产品。彼时,原产品经理离职,我负责接手。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该产品表现严重不达预期,当时产品的版本号为V3.2。

本着存在即合理的理念,我小心地优化着每一个功能和交互。约摸到11月底的时候,版本迭代至V3.6,基本解决完该产品现行存在的几大问题。4个多月的迭代,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其实,当时的产品架构和设计远远不能支撑老板的理想。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想要产品数据表现和用户体验有大的提升,重构和重建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从去年12月份起,开始规划4.0版本。同时,在3.6版本的基础上,逐步对原有的功能和交互推到重建。一直迭代至V3.9.7。当然,这样的重建也是要小心谨慎,既得革新又得兼容,所以走的很慢。所以到今年3月份,才正式发布4.0版本。目前的版本是V4.2版本。从V4.0到V4.2,期间陆续发了30多个小版本。当然,重建之后,无论是体验还是视觉效果都好多了。如果一定要说数据的话,用户的在线时长提升了48%。

啰嗦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不是不能推到重建,而是应该如何小心谨慎地推到重建。别说换了产品经理,就是产品经理不换,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到重建也是常有的事。因为用户的习惯在变,设计理念在变,你的产品不变,就只能被淘汰。你看,IOS的app store革新了,天猫的客户端革新了,QQ推出TIM了,微信虽然没有大改,但现在的版本跟最初的也有巨大的变化,不是么?

所以,回到问题:产品经理为什么喜欢推翻重建?其实不是喜欢,更多是除了重建没有其他办法!说白了,都是被KPI逼的。因为推到重建真不是你想的那么任性和惬意,个中苦逼,难以言表。

原讨论地址:https://www.pmcaff.com/discuss/index/609776782505024

推荐阅读:

坚持一年,招募100个产品经理

我的第一本书,给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为什么喜欢推翻重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