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摘读:给不甘于浑浑浑噩噩混迹一生的人指出一条清醒之路

                  四念处

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四众弟子公推阿难尊者请示佛陀道:“佛陀!当你住世时,我们依您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要依什么安住呢?”佛陀很慈祥地回答道:“我涅槃以后,大家应该依‘四念处’安住!”

什么叫做四念处?

第一,观身不净:人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因缘积聚和合而成的臭皮囊,他的内外不净,包括有皮骨血肉、痰泪便利等。睡醒时,满口黏腻,污秽不堪;酒醉后,五内包藏,呕吐秽物;生病时,疮痈腐溃,脓血交流;进厕时屎尿尽出,臭不可闻。

第二,观受是苦:受有三种,正是说明三苦。

苦受是苦苦:如忧愁、苦恼、悲伤、烦闷等,本来是苦,所以均谓之苦苦。

乐受是坏苦:如健康、名位、财富等,虽然感到快乐但因身体会生病,名位会堕落,财富会散失,所以说乐会坏苦。

不苦不乐受是行苦:因有修养,生活平淡恬静,但人生世间迁流变化,未了生死,仍有行苦。

第三,观心无常:心有缘虑、妄想、散漫、杂染、生灭、分别、颠倒、对待等诸心,如幻如化,刹那生灭,如猿如马,变化无常。《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四,观法无我:我,必须具备主宰、常住、普遍、自在等四个条件。但我为众缘所成,故不能主宰;我为缘生幻有,故不能常住;我是处处障碍,故不能普遍;我乃苦报所感,故不能自在。我所有的东西不坏吗?我所知的事情不错吗?我所支配的东西不变吗?其实一切法都是我的妄执,流转在生死中的我,由五蕴法所积聚的我,当他缘散时,你说我在哪里?

一点想法

对一般人来说,人生是一个悲欢离合、苦乐参半的历程。从来到世间的那一刻起,人就开始了在未知中的探索。乐观的人,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眼中捕捉到的多彩世界中勇往直前,体悟到人生是要奋斗才能实现目标;悲观的人,同样在郁郁前行,眼中的世界是灰色而悲哀的,能支撑着他们生活的,是无奈与责任,也许对他们来说,人生是一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的旅行,他们需要的只是放下身上的担子,躺下去休息。不同人的眼中产生了不同的世界。

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无法客观的,不像其他动物——对它们来说,世界是自然真实的。人有感性,人的情感渲染了世界,用戏剧般的效果,营造出一幕幕的剧情,让自己脆弱的心灵在悲戚苦乐中流转循环,无休无止。也许直到生命即将终结的那一刻,才会蓦然醒悟,自己这一生,是如戏的人生。

走出不一样人生的,往往是智者。智者能放下人世红尘的诱惑,探询生命的意义,寻找人生的本源。近代的科学巨人牛顿,因为掉落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而2500多年前的释迦部落的王子,却因世人的生老病死,觉悟了人生真谛,圆满成就了佛果,开启了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真相的最圆满的述求。他的慈悲,使他总结出自己觉醒的方法,传教后人,希望世人都能从迷惘中清醒过来,正确认清自己身处的环境和状态,让真实而常乐我净的生活不再是梦境,让人生不再会有苦乐无常、曲折荆棘,不再会有愁肠辗转、泪眼婆娑。

“四念处”是佛教给人的认识论,用我们现在的白话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世间人容易被自己的眼睛所迷惑,现在科学已经证实,眼所看到的物像是视网膜上的虚像,并不是事物本体。佛告诉人,看世界,不要用眼看,要学会用观的方法。观,就能察微入里,是智慧眼起用,能透过表面现象深达事理。如何观,就是四念处里就告诉我们的四个方面。四念处的目的,是给不甘于浑浑浑噩噩混迹一生的人指出一条清醒之路,是让不愿意用一生为名利拼搏的人,能有一个自在逍遥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相》摘读:给不甘于浑浑浑噩噩混迹一生的人指出一条清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