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心心念念的进阶课模块一结课了。
模块一L5至L9的目标管理,以“目标分析——目标拆解——认识自我——职业定位——理性决策”的循序渐进,让我的目标逐渐清晰,且变得不那么手足无措。
L5目标管理
我是属于有一些大方向目标但是无从下手的类型,开始就像迷途的羔羊。
工作中外驱目标多于内驱目标,这让我常常“置身事外”,对执行目标没有什么认同感,自我决定论说:可以通过内在调节内部动机,以增强目标认同感,从而更敏捷行动以求真正的改变。
说易行难,在内化外驱目标上我还是有点吃力,可能和我的工作类型有关,更多是机械按规则执行,强调“别人让我做”,而“我自己想做”的太少。
但它在我执行八小时外目标时给了我惊喜,多想想“我为自己做些什么”,自主性较强,让我没那么排斥。最明显的一点是,我感觉自己积极性提高了,不再在下班后看到自我安排想着来日方长不想动手,虽然还是有些小拖延,但比之前好太多。一点点进步至少也是在进步吧。
3W问题清单在我工作任务上有帮助:“who——服务谁?谁执行?what——达成期限?所需产出?评估标准?why——目标设定背景?对公司/他人价值?对自己的价值?”这个容易记住也方便使用,在学习当天我就用它完成了一个“登记固定资产”的小任务,虽然可能一些小任务不需要搞得复杂,但想说目标再定义——3W问题清单实用性挺强的,之后我的许多目标设定前期都用到了它,当然这算是后话。
还有目标评估方面,是介绍了风险资源问题清单,如下:
由于个人目前的工作个人情况,目标评估清单还未怎么在工作方面加以应用,在个人小目标方面就有做过一些实操,但个人感觉这份清单能给自己评估目标提供一个方向,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能给目标执行人增加底气。
L6目标拆解
OKR原则是这几天下来我在目标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O即目标,KRs即关键结果(强调的是做到什么程度)。
关键结果的撰写要遵循MECE原则,即要求不重不漏。理论上是如此,但从实操上讲,不重容易做到,但不漏却有点难度,因为思考上还是很难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关键结果),只能说在思考范围内尽量考虑进去。
这一方法让我的目标更加具体化,之前也有疑问,感觉OKR和SMART原则有些相似,后来在做模块一结课项目时看到“下一步目标(待办事项)”提示要符合SMART原则时,我有点凌乱了,就去查了一下。发现SMART原则里的目标是相对孤立的,而OKR原则设定的目标既明确了我们想要实现什么和目标O,且通过关键结果KRs衡量目标实现的进度。SMART原则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我们设定个人目标(待办事项),而OKR原则是组织目标(总体计划关键结果)设定的更好选择。
(一点小体会,有误请指出)
L7认识自我
我一直认为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握手言和的过程。根据舒伯生涯发展模型,我现在处于:
没错,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而且可预见的,这个探索阶段可能会有点长。
曾有过从众心理,比如会关注大众口中的“xx专业好就业”,爸妈眼里的“xx职业适合女孩子”,一直都很在意别人的想法,生怕别人讨厌自己,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低自尊,且在一个怪圈里找不到出口。约哈里窗的“开放我、隐藏我、盲目我、未知我”,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渐渐扩大开放我,缩小其他三个窗口。而以“局外人”的角度看自己可以相对客观冷静,这似乎与我一直做的(写日记和记录情绪),不谋而合,审视自己也是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L8职业定位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侧重兴趣,将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实用、研究、艺术、社会、企业、常规)。
我测试出来是研究型,但想起之前刚刚毕业做的一次测试,测试结果是常规型。仔细观察了二者,似乎并非完全独立,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职业锚则侧重价值观,将人格分为八种类型(技术、管理、自主、稳定、创造、服务、挑战、生活),我测试出来是技术型,这与我最初的自我认知“管理型”有相悖之处。
这世界唯一永远不改变就是不停地改变,所以我是能接受这样的测试结果的。通过三级漏斗模型层层筛选,且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选择,我最终更加明晰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即使对其中一些有点不舍放弃,但用数据(打分方式)说话,比较好地说服了自己。
L9理性决策
自认为面对问题时我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但有时候还是会意气用事,或陷于乱麻当中。
实话说,学了这一课有点惊讶,原来乱麻还需快刀斩,糊涂还需理性治。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调整,快速迭代。简单点讲,就是:先直觉快速断定,然后收集新信息验证,并且不能只找能验证自己结论的信息(避免证实偏向)。不要被个人情绪所左右,将潜意识的东西意识化,秉承客观立场多收集信息。
但单靠贝叶斯定理不够,理性决策还要通过界定问题所在、确定决策标准、开发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再选择最佳方案五个步骤,且多听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意见(可信度加权),但是要注意: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一个人做决策。
这样下来做理性决策便更加有迹可循了。
结语
通过H5形式在故事中系统学习理论工具加实操的方法很适合我,这也是我选择进阶课的原因之一。目标管理说容易也不易,认识了一些管理工具对我而言大有裨益,理论知识理顺了,我的目标也清晰许多,但我还处在要继续消化、多加实践的阶段。工具再好,也只能对我们起到协助作用,在群里小伙伴和澜澜老师的分享中,我知道了“不被工具固化思想”“去概念化”的理论,希望自己谨记,学会变通。
继续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