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先进篇第十一⑰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句话讲了四个人:高柴、曾参、子张、子路。这四个人都是孔门的得意门生。柴也愚,愚,愚笨。何为愚呢?智不足,厚有余。智慧不足,但是厚重有余,比较厚重,忠厚。高柴,字子高,是孔门当中最长寿之人,一百二十八岁。同时也是从政时间最久,从政次数最多之人。高柴公正廉明,深得人心,因为他厚重,所以他就会公正廉明,当你公正廉明自然就得民心。并且高柴在晚年也创办了学院,叫高柴学院。传播圣贤的文化,传播老师孔夫子的道。

我们再来看这个愚字的体现。智不足,厚有余。有几句话是来形容高柴的:足不履影,启蜇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不露齿。足不履影,这个人忠厚到什么程度,走路都不踩别人的影子。启蜇不杀,启是苏醒的意思,蜇就是指的昆虫、动物。刚刚苏醒的昆虫动物是不杀的,也就是春天的虫子动物都不杀。因为这个时候产子怀卵的季节。

方长不折,说一个东西,一个物品,方的或者是长的,他不会把它折起来。执亲之丧,双亲去世,泣血三年,不露齿。双亲去世之时,自己泣血(形容悲痛)三年不露齿,也就是三年没有笑过。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体会高柴的性情,似乎没那么有智慧。智不足,也不懂得变通,但他很忠厚,恪守自己的德行,守自己的标准是不会更改的。走路都谨慎到不踩别人的影子,春天的动物昆虫是绝对不杀的。

参也鲁,何为鲁?鲁就是迟钝,学东西比较慢。参指的是曾参,也就是曾子。曾子写过《大学》写过《孝经》,并且他是得了孔夫子衣钵之人。孔夫子在临终之时,把自己的孙子子思子《中庸》的作者交给曾参,让他做曾参的学生。所以你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格他是鲁的,他很迟钝,很迟钝却能得了孔夫子的衣钵,传承了儒家的文化。

师也辟,辟就是偏激,偏也。他的性格当中有一些偏,我们讲何为偏?比如说,交朋友,这个人我喜欢我就真诚的相待,仗义的相助。如果这个人我不喜欢,绝不与他交往,甚至我都不会敷衍之。说这个人来见我,我不喜欢他就是不喜欢他,我连见都不会见,这就是偏。子张这个人相貌堂堂,清流不媚俗,善交朋友,不光善交而且广交。什么叫善交呢?在于交友这件事情,他是非常擅长的,只不过这个人的性格有些偏激,我看得上的朋友怎样都行,我看不上的人,怎样都不行,这是不懂得取中。

由也喭,喭是粗俗鲁莽之意。由指的是子路。子路这个人过于直,过于鲁莽。说了四个人身上的某一个特质,这四个人却是孔门当中比较著名的弟子,有所成就的弟子,然后讲了他一个本质上的东西。我们在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说柴也愚,这个愚我们说他的缺点,不变通,智不足,不灵活但同时这个愚有没有优点呢?他的优点是忠厚,不变。不会轻易地去变革,不会轻易地去变道,一旦认准一件事情,他会变得很坚持,变得很厚重。所以高柴才是最长寿的,守德行的,做事情可以公正廉明深得民心。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两面性。

我们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聪明,聪明这件事情同样有两面性,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说聪明的人优点是什么,善于学习,比较容易理解,学东西比较快。但同时他也善变,我们经常说三分钟热度,越是聪明的人往往觉得一学就会,他很容易放弃;我们再说口才好的人,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的优点是善辩(辩论),善于表达自己,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情,想要表达的道理。可是他的缺点容易得罪人,如果一个人口才很好,没有内在的德行作为约束,不懂得约之以礼,口才很容易伤害到他人,给自己引来祸端。

所以我们看他内在平衡我们的是,道和德。当我们有了道、有了德,口才我们会让他发挥好的那一面,而不发挥不好的那一面。当我们内在有了仁、有了德、懂了道、懂得约之以礼,我们的聪明会发挥它的长处,而克其短处。

我们说,柴也愚,当我们内在有了仁、有了道、有了德,他会固守正道,他会变得忠厚。即使智慧不足,不懂得变通也无妨。我们学习儒家文化,他没有让我们改变本质,都是在提升我们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当我们内在有道、有德、有仁、有礼、有忠、有信,作为我们内在的约束能力,作为我们内在的修养和标准,会把我们无论任何性格发挥好的那一面,而把不好的那一面是可以修掉的。克其偏处,至于中庸。我们把不好的,偏的那一面可以约束,可以克制,让我们接近于取中的状态。

参也鲁,鲁同样有优点,有缺点。鲁的缺点是迟钝,学东西慢,不容易理解。但是迟钝的性格有他的优点,优点是擅长专研,我一旦学一个知识,学一个文化,我在其中同样也不会变。

我们再举个例子,说一个性格安静的人,有优点,有缺点,安静的人可以踏实的做事,他可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他可以做出美的东西。但同时,安静也有他的缺点,安静的人很容易形成孤僻,他不愿与人交往,他的容人之量就会小,只喜欢独处而不合群。

但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有了内在的修养就会变得不同,我们可以把一个性格发挥它的长处,克其短处,我们只是发挥它的优点。我们说安静的人为什么没有容人之量呢?缺少仁德之心。当我们内在有仁德之心想着去帮助更多人的时候,就会变得合群,就会变得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的人,而不会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任何一个性格,我们要通过学习圣贤文化,通过修身,都可以发挥他的长处。

我们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很踏实很勤奋,但是这个人并不是很聪慧,口才也并不好。如果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懂得修身,这个人变得有仁德,即使不善言谈口才不好,没有多大的智慧和才华,同样可以帮助他人。可是如果没有仁义道德作为内在的修养,我们就会不停地和他人攀比,本身我们有的只有踏实,可是我们做起事情来的时候好高骛远,所以就不能发挥他的长处。

师也辟,辟,同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的优点是善交朋友,他认可的朋友就会对他很好,很真诚很付出。但同时他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所以这种性格他也是不能取中的,如果我们内在开始变得有仁德,就会懂得取中。我喜欢的朋友,认可的人可以交往,不喜欢的朋友,虽然我不交往,但是,起码从表面上是过得去的。我不得罪任何人,不伤害任何人,甚至他的性格有不好的地方,我还想着如何帮助和让他提升,这个时候仁爱之心就出来了。

由也喭,说子路这个人,直爽、直率、鲁莽,这是他不好的一面。同时好的那一面,这个人刚正、正直、不偏私,不会有自己的私欲,他的情也真、性也真,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性情真挚的人是不会轻易变的。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呢?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四个人都是因为和孔夫子学习圣贤的文化,学习修身之道,他内在的仁德在不断地提升。他的某一方面的本质,只在发挥他的优点。当优点大于短板大于那个缺点的时候,这个人是可以成就的。

我们说一个人如果口才好,如果我们有了内在的修养,这个口才的优势就会大于劣势。比如说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我们内在开始变得有仁德,他的优势就会大于劣势;比如说一个聪明的人,同样。如果我们内在有仁德有修养,他的优势就会大于劣势,所以一个人就会有成就。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当下的本质是什么样的,无论我们性格当中,有什么样的缺点,缺点同时也是优点。万物分阴阳。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就可以发挥任何特质的优点,都可以让我们有所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