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教育的一种。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年轻人背着厚重的行囊不远万里找大师。
他问:“大师,我经历了千难万险,承受了莫大的痛苦才到来,你看我的鞋子和衣服都破了,还遍体鳞伤,为什么内心找不到光明。”
大师问:“你的行囊都是什么?”
年轻人说:“里面是我承受的痛苦,经历的磨难,靠着它们我才坚持到这里。”
大师带着年轻人来到河边,他们共同坐船过河,大师说:“你扛着船回去吧!”
“这船又大又沉,我怎么扛得动?”
大师微笑着回答:“是啊,你扛不动的,过河的时候我们要坐船,过了河我们就要丢掉船,你的痛苦和磨难,就像这艘船,经历过后一直不忘就成了人生包袱。”
01
教育孩子也是同理,如果我们有太多的焦虑、烦躁、痛苦、孤独,不仅会拖累我们的身体,还会影响我们的孩子。
为人父母,要看重生活自然内化的教育形态,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心态,就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一点。
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吃得很好。
有一大笔欠费账单,表示你享受过不一样的东西。
有阴影随时笼罩着你,表示你在阳光下。
身边的一位朋友是典型的“悲观主义”,遇见问题总是会担心和埋怨。
有一次,大人准备带孩子出去玩,没想到刚出门就下雨了,其他人都想办法换个室内的地方玩,只有她在不停抱怨:
唉,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了;
烦人,刚洗的衣服又要淋湿了;
怎么一出门就倒霉啊;
12岁的女孩在一旁看着,满面愁容,出来玩的兴奋劲早就没了。
悲观消极的父母,重复问题的发生,和自己的情绪作斗争,从来没有想过解决问题。
如果连父母都这么悲观,何以指望孩子在面对人生中问题时充满勇气和信心呢?
我前几年听人们常说“一叹穷三年”,大意是:人千万不要唉声叹气,叹气会把好运气叹走。
一位悲观主义者,会叹走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和希望。
02
焦虑,是父母教育路上的绊脚石。
有的孩子学走路比较晚,父母开始担心孩子的智力发育是不是有问题.......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父母会整晚睡不着:自家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不是读书的料吗?明年的考试怎么办?以后万一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可就完了。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了特长班,而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又开始急着给孩子报班,短期内看不到孩子的改变,又怪孩子资质平庸。
自从有了孩子,焦虑就永远摆脱不掉了,对自己犯错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对孩子的错误反应过激,表现出急躁、烦闷甚至是怨恨。
更可怕的是,焦虑会传染。
举个常见的例子:
我遇见过这样一位家长,儿子马上要高考了,她表现的比儿子还要紧张,孩子在家复习,有时候想停下来喘口气,她就会催促:“马上就高考了,你还有时间休息......”
孩子本来就压力很大,被妈妈催促更加紧张,两人就闹了点矛盾,考前那几天,母子关系很僵硬,孩子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与心目的大学失之交臂。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能体现很多问题,如果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疲惫不堪,只有八九是心态问题。
家长的心态不好,家里的气氛也好不了。
焦虑是最消耗精力的情绪,但是不管我们有多焦虑,我们都无法保证孩子的未来。
而克服焦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追求极致的完美。
只要我们能放下焦虑的情绪,心态平和的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才能起到正面作用。
03
绘本《给妈妈的红沙发》讲了一个很可爱的故事:
有个小女孩和妈妈、外婆住在一起,一家人在餐馆工作。
她们每天都努力挣钱,然后把钱存在瓶子中,希望可以买个舒服的沙发。
因为在不久之前,一场大火把椅子、沙发、和家具都烧没了。
邻居们带来很多吃的用的安慰,外婆却乐观的说:
还好我们年纪不大,还能继续努力。
这场灾难并没有把一家人打垮,她们通过努力搬进了新家,把墙壁染成黄色,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妈妈每天努力工作,外婆经常哼着小曲。
小女孩、妈妈和外婆一起把零钱存起来,为了买一个可以让家人在上面休息的沙发,生活充满希望。
面对这样的打击,一家人还能保持心态,对生活继续充满热情,实在是很不容易。
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既然无法马上改变眼前的困境,不如改变自己看待困难的态度,换个视角。
对父母来说,这份对生活的乐观和淡然也能感染孩子。
父母的心态是影响家庭幸福的关键因素,乐观的父母培养出乐观的孩子,悲观的父母传递悲观的的态度。
慈善家汤姆.亨特爵士说:
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的生活,事业更有成。
教育之路,需要父母拥有强大的内心、积极乐观的态度,毕竟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