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微习惯,断·舍·离原来也没那么难

断舍离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听过,并把它理解为舍弃不必要的物品,减少物品拥有量,从而达到易于整理的简洁生活模式。

可是说真的,如果你如此理解,那多半是做不到的。不信?下面的情况你一定有过。

当你打开衣柜,里面放着很多衣服,但你仍然觉得没衣服穿;

偶尔想要清洁一下储物柜,却发现摆的满满当当,一下子就失去了清理的欲望;

桌面上总是摆着零食、票据、各种零头马碎的东西,在心烦的时候它们会显得格外碍眼。

这些状况生活里时常发生,让人无法喘息,也最容易激发扔东西的欲望。

于是你决定“断舍离”,你把物品都掏出来摆在了地上,一件一件判断是否丢掉。可收拾来收拾去,发现大部分东西只是倒出来,擦擦灰,又摆回去了。而你已经为了这些花费了一下午的时间。

这时的你一定很难产生有成就感,甚至会有点丧,觉得断舍离是件很难的事。

哈哈,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也不用很丧,世界那么大我们都一样,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而且不止一次。下了大决心开始,再花几小时逐步丧失信心,没掌握方法的时候这很正常。

下面将用小篇幅向你介绍实现断舍离的两个关键点,读完你就知道为啥东西扔不掉了,并且能轻松开启断舍离的生活模式。

关键点一、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断舍离;

关键点二、学会利用微习惯解决掉困难的事。


一、什么是真正的断舍离

先问你一个问题,请你回想一下你在扔东西的时候是什么让你犹豫了?

让我猜一下,你是不是总想着:

“哎呀,没坏还能用,丢了多可惜啊。”

“万一以后用上了,如果没有就麻烦了。”

“唉,满满的都是回忆啊,还是留着吧。”

没错,不光是你,这三点正是阻止每一个扔东西时的自我说服。而他们正对应着一些思维误区。只有一个个击碎它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断舍离。

1、误区1——物质轴

物质轴,即围绕着物品去思考。“还能用”就是典型的以物的角度思考去留。物品的确没坏,但你已经有了更好更喜欢的替代品,不会再用到它了,不是吗?

物质轴其实是过去物质不丰盛时遗留的思维方式,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去的生活就那样,东西能用就先用着,钱能省就省点。

但如今不一样了,物质的丰富程度自不用多说,连我姥姥都喜欢和邻居逛街买东西了。可是,她在钱上没那么节省了,但能用就用着的习惯却没改。

举个例子,在旧的保暖内衣穿坏之前她一直两件旧的换着穿,可令人苦闷的是,家人给买的新内衣,甚至是她自己买的都不止两件。

老人家是这样,新的可以买,但得先穿旧的,新的放着。对我们也是这样,新的喜欢就买,买了就穿新的,旧的却舍不得扔。不信你想想你过时的衣服,过季了收起来,应季了拿出来,在衣柜里往返已经很久没穿过,可一说要扔却还觉得可惜。

你想一想,生活中占用空间不就是这些不喜欢却还能用的旧东西吗。所以,想要击碎物质轴,最重要的就是视角的转变,由物本位转化为人本位,物品是不是还能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你来说某些物品是不是功能重复了,既然重复了,每次只需要用一个,而你每次都会用最喜欢的那一个,那么为何只留下你最喜欢的那个,这才是最优解啊。

2、误区2——对未来忧患

过去很多人都喜欢囤货,一方面是囤日常用品,手纸、酱油等。另一方面是囤有一定概率用上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这同样是物质不丰盛时的遗留产物——害怕用的时候没有,对外来的物质提前忧患。

除此之外还对应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对将来准备不充分的畏惧,不限于物质。比如看到什么知识当下与你专业有一些联系,便觉得得收入囊中,以备不时之需,你网盘里躺着的音频课程就是证据。

可实际生活中,你囤的物品90%不会用到,10%用到的可能即使没有也可以轻易的购买到或者用其他东西替代。你囤的知识课程也是如此,用不到的时候你不会腾出空去学,真正要用到的时候你会找到更系统,能适合彼时的学习资料。

未来的忧患只是忧患而已,不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这些因为忧患而囤积的东西让你更加头大。所以,你要重拳击碎不安,相信自己在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也可以有解决办法。而当你真正有过变通的应对,也会更加自信从容,这种状态也会侵染到生活中,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或者没准备好的机会,你也会更积极的迎接。

3、误区3——物的执念

人们如果对物有执念,多半是对物背后的情感、回忆甚至是人有执念。比如初恋的情书代表着单纯而美好的回忆。比如朋友送的东西对你来说不只是东西,而被赋予了友谊。

而如果生活过于被这些情感左右,是过不好当下的生活的。朋友送的东西不敢扔?你不过是被臆想中别人的看法所绑架,丢掉其实并不会影响你们的友情。怀念初恋的爱情?那你又怎么投入与当下恋人的互动,如果把我这一段情感经历的美好。

所以,丢掉物品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舍断对某些情感的执念。舍弃没必要时常回忆的过去,舍弃物品与友谊之间的捆绑,活在当下的生活中。

所以断舍离击碎的正是这三点:物质轴、对未来的忧患、对物质(情感)的执念。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物质轴的思考方式,更专注自我需求与好物。抛去对未来的畏惧与对某些情感的过分牵绊,更投入当下此时、此地的生活。

对于如何断舍离,有如下标准:

[舍弃]如何舍弃

1.以此时·此地·自我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2.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对同样功能的物品,只留下最喜欢的那个

3.“1 out 1 in法”,如果要新购入一样东西,便要替换掉原有的一样东西

[整理]舍弃后如何整理

4.空间不要装的太满,太满会造成视觉不适。舒适的标准当遵照“7·5·1法”空间留白。

即看不见的地方可以装70%,如储物柜;看得见的橱柜摆放50%,如书架、半开放的展示柜;开放的地方摆放10%,如玄关的台面等。这样的空间会显得整洁且透气。

5.物品摆放遵循“one touch法”,即一键取出,减少中间环节。拿出不麻烦,不需要东翻西翻,收纳时自然也更愿意随手放回原位,减少二次整理。

6.“自立·自由·自在法”。这是更高阶的要求,让生活充满美感。例如10%满度的台面上饰品没必要整整齐齐,例如袜子可以卷成团放在收纳桶里,自由且方便取用,没必要码成一排。这些都是当空间变得没那么拥挤时可以做的改变,继而增加空间的灵动性。

好了,说到这你应该能看到,断舍离其实不等于极简,而是以此时·此地·我的喜好为基础的迭代。只留下那些每一个必要之下最让我们舒适和愉悦的东西。这样才是你最喜欢的家的模样。

而且它还有一个附属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省钱。

例如某一样东西我很喜欢,过去可能以物为本位去思考,就入手买了。但如果带入迭代的思想,就变成了这件东西是否需要?与现有同功能物品的对比,这件物品要替代什么?与之相比我更喜欢现在这个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么可以不后悔的入手,并丢掉现在手里的这个,这样一进一出,永远迭代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如果是“否”,那么也就不会纠结,更不会让它一直留在购物车里。

当然现在你已经理解了,并且能在源头上减少输入了,但最难的其实还是对现有物品的清理。

按照断舍离的要求,需要把所有物品都摆出来,重新审视是否重复。可我发现,当我用这种方式去实践时,结果是“道理我都懂,根本做不到”。

因为收拾书桌的三个抽屉就用掉了我一下午的时间。而且时间拖得越长,越没有足够的理智判断每一件物品,会超级不耐烦,最后草草结尾。所以我放弃了这种“一次性解决”的理想结局,引入了微习惯的办法,循序渐进搞定断舍离。


二、微习惯

所谓微习惯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根本不可能完不成的小目标,比如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不要设定一周读一本书这种目标,因为这本身对你来说就是困难的,而且就算你咬牙坚持几天,一旦有东西打乱你的节奏,你就很难再提起勇气开始。

所以,如果你想开始读书,不妨设定为每天读一页书,如果你已经很多年没有读过书,那么设定为每天读一行书也无妨。

这种目标你一定完得成,而且多半会超量完成。我们的心其实很好骗,哪怕事情再小,完成的感受也会给你成就感。这是一项积极的正向反馈,习惯养成的秘密也就在其中,通过完成而拥有信心,继而通过信心的强化,完成更大的目标。

所以,当起点足够小,小到跟本不可能完不成,正向反馈就开始,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

同理,将其应用于断舍离,我的方法是放弃了以整体为视角需要大段时间的收拾,改为“每天丢一样东西”。判断满地的杂物是否重复、哪个最喜欢、并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是很难且耗时的,但如果变成每天一样则简单很多。

每一天面对一样东西去判断是否要丢掉。

判断标准就是此时·此地·我,该物品是否必要·合适·愉悦。

对于时而冒出的“万一以后用得到”则可顺便思考一下,如果需要而我又没有,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放心,你很聪明的脑袋一定有办法解决。然后你就可以放心的丢掉。

当然,万一这东西上有情感色彩,在面对单一物品的时候也更容易下决心,并且可以通过对舍弃对物的执念弱化对物背后情感的执念。

而且每丢掉一件东西,看着空出来的位置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偶尔随手丢了一件以上物品的时候,更像一个小彩蛋,刺激我的成就感。

现在我用微习惯养成断舍离已经一月有余,这期间我丢掉好多物品,屋子看起来清爽不少,而且有些过往犹豫的东西也替换成了更喜欢的,用起来也更加开心。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以此为参考:

1、因变形而不合身,已经很久没穿的内裤和bar;

2、冰箱里放了超级久都没吃的酱料包,虽然丢掉可惜,但又担心已经过期不会吃了,索性一次性丢掉;

3、外卖附带的餐具和剩余的生日蜡烛,堆在家里也不会用,现在在家点外卖都会选择不要餐具;

4、读书时候的三角尺、彩色铅笔,虽然已经有更好的画材了,这些居然还留了很多年压箱底

5、几年都没用过的扑克牌,惊奇的发现竟然有好多副

6、囤积的文具,过去喜欢囤好看的笔和本子,即使现在不怎么写字了也没那么喜欢了也不舍得扔,总想着能用上,实则未来既不会用,也不会拿出来欣赏,所以只留下来我最喜欢的几支笔,剩余的全部在闲鱼上出掉了

7、入手时很喜欢的玩偶,入得多了竟然有许多很久都没有宠爱过了,一番思索只留下了最喜欢的两个,剩下的放进了小区里的废旧衣物回收箱

8、为爱入手却从没打开过的爱豆海报、周边都送掉了,后来心动的那些,一想到就算入了还得扔就不会再入手了(崽崽,麻麻还是爱你的)

9、洗漱台上摆放的各类用来一半的润肤露、洗发水、芦荟胶、面霜、美妆蛋等等,只留下了我最喜欢的那一个,其余统统丢掉了

10、好看但用不上的包装盒,

11、有点硬的床垫,有时睡醒总觉得腰部不适,果断替换了新床垫,丢掉了旧的

12、刮花了涂层的不粘锅,以前不怎么开火之前就将就着用,决定换掉之后好好调研了一番,居然可能有毒,果断选择了心仪的锅具,丢掉了老的

13、出掉了头脑一热就买了的手绘板,其实并不会,只是头脑一热说想学,但只打开了一次就搁置了(你一定也有那种被遗忘的“兴趣”,遗忘了就过去吧,不必纠结)

14、.......

总之,现在每天睁开眼看到的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东西,可以以更好的心情开始新的一天。而更欣喜的是,本月虽然替换了一些东西,但花费竟然只有之前的一半,可见之前每个月究竟买了一些啥,哈哈。

好啦,用微习惯开始你的断舍离吧!你会爱上你的屋子,也会更喜欢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上微习惯,断·舍·离原来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