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依旧

图片发自网络
许多文学群中总是会提到作家汪曾祺,对其评价颇高,但未曾拜读过他的文章,感谢白老师发起的本次主题写作,让我有机会参与学习,虽然报名参加,但因文笔拙劣而忐忑不安。望各位老师多提批评意见,指出不足。

前段时间刚刚看过沈从文的《边城》。近期再看汪老的散文集感触颇多,师生二人的文章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又各具风格,反复品读,皆充满韵味,像甘甜的清泉缓缓在心间流淌,让读者沉静于此,感悟人生。沈从文的《边城》富有诗情画意,文字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凄美。汪老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充满真情实感,更贴近生活。

高邮市是汪曾祺先生的出生地,地名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盛产鸭蛋,享誉盛名。很喜欢《端午的鸭蛋》一文。汪老笔下的咸鸭蛋不仅是能够享用的美食,还是孩子们在端午节挂“鸭蛋挂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很是无趣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玩的很开心,而且是变着花样的各种把戏。想起小时候无论是一个小小的沙包,还是一段橡皮筋,亦或者是废纸叠的小卡片,都能伴随我们度过一整天的快乐时光,也总是要玩到天黑听到母亲大声的唤回,才依依不舍的和小伙伴们告别,还不忘约定下次一起玩耍的时间。

汪老的《翠湖心影》也让我印象深刻,此文是作者追忆昆明翠湖景致而写的回忆性散文,作者称翠湖是昆明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汪老正是用心灵去感受翠湖的故人,时事和景致的。

对翠湖的想念不仅是因为它风景很美,更多的是一位暮年的老人对年少时光的追忆。文中茶馆轶事的叙述婉如闲话家常,对同学所行之事无过多的谴责,反而写出了小儿无赖的情趣。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在翠湖边“穷遛”的情形仿佛让读者眼见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谈笑风生,款款走来。

在描写翠湖的图书馆时,对管理员的描述,尤为喜欢,作者用简单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孤独,贫穷,又有点怪癖的小知识分子。管理员的工作日常和图书馆有趣的借书方式引人无数的遐想,让人想去体验一翻借书的乐趣。

汪老运用细腻精致的笔触,抒发了对翠湖景致给人以精神慰籍之情的感激和喜爱。正像作者所说:“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一个雨后的清晨,来到一处遗址公园的湖边,游人稀疏,踩着潮湿的地面沿着湖边漫步,怡然自得,暂时忘却心中的烦闷忧愁,一切是那么的惬意,像极了汪老那一湾能给人以精神慰籍的翠湖。

后来因人为的原因导致翠湖景致发生变化而引起作者的情绪起伏,也让我感同身受,几年后念及遗址公园留下的美好记忆,再次前往,风景依旧,但景区内增设了各种摊点,游人接踵摩肩。穿梭在吃着各种小吃看风景的人群中,踩踏着油迹斑斑的小路,听凭各种商业广告的大肆喧哗,再无初次到访的优雅闲适,反而徒增烦恼。

或许翠湖成为汪老心中的美好回忆是最好的安排,文章中作者写道“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棚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激凌,雪糕。”但如若汪老果真再次踏足这样的翠湖,不知会不会因翠湖的变化而留下些许遗憾,破坏了原本心中那份美好的回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