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大学印记。

2009年上大一,大学就在从化市。而它是属于广州市的一个地方。类似于花都市、增城市。

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的地方、好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的起始点。

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从化的大学几乎都是B类的,有本B也有专B,而我读的是一所本B的院校。对,没错,B类的特点就是贵。好在它搭上了本科的性质,

读上从化的这所大学是一种机缘巧合。

当时考的成绩其实是可以选大部分专A类的。学费会便宜很多,当时已经选好要去读外语学院(专A),后来在老妈的怂恿下(老妈其实没有接受过很多教育,但是她听人家说本科好,就劝我报读本科,其实也是为了我能接受好一点的教育)。后来我把第一志愿从专A改成了从化的一所本B院校-珠江学院。就这样被录取上了。报的专业是英语(国际贸易方向),当时口语要求C级,好歹我高考的口语考了B级,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全年级200多人就我一个人考了B级,LOL,我认为考到这个成绩主要是考试时我戴上耳机讲得够大声,够有威慑力LOL.这水平就像我考科二一次过并且满分的心情一样(出乎意料,万分惊喜。)

还特别记得要去学校的几天前,老妈已经为我准备了好多备用的东西,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比如她特地给我做的萝卜干,特地晒的虾,买了干粮,还去舅舅的药店给我买了一些常用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带够衣服,带够穿的用的。所以整个行李箱鼓鼓的(这也导致后来的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出远门还是只是外出逛个街,我都会带上一个包包,包里装的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不带包包就是不自在。) 估计是它能给我类似安全感的东西,就像老妈给我准备的一行李箱吃的用的,总能给我温暖的感觉)。

陪我去学校的是我的姑姑(Elaine),因为老爸当时有事忙,而老妈又晕车,自然而然,我那个爱游玩的姑姑就成了不二人选。

出发前已经有同校师兄联系我们坐包车,坐车那天刚好遇到了同一所大学读书的同乡-小丹丹。后来成了我的舍友,虽然没有同班,但我们读了同个专业。猿粪哪。

到了学校,果不其然,如网上了解的一样,从化真的是绿水青山,到处都是树和公路,公交车稀少而且线路单一。LOL.从此跟五号公交车结下缘分。(因为真的是穷学生一个,去从化的像样的购物广场(新世纪广场)街口只有五号车可以搭,而且每次出行都是一场“撕逼”,动作不够利索就做好等下一班车的准备。)

整个四年大学生活,其实我过得还算比较平淡,大学也真的不是那么轻松的,作为慢热型“选手”,我每次考试都得用心去记去学,成绩也只能算一般般,是不折不扣的中等生(average student),

最好的成绩,是代表外国语系在两届女子800米中长跑中,先后夺得第二名和第一名,后来系体育部长邀请我参加下一届,由于太累了,不想跑了,也就没有应邀。

想谈谈我们宿舍,典型的大学女生宿舍:六人一间,成员组成:有高的,有瘦的,有淑女型的,有fashion的,有胖一点的,还有像我这么帅的。后来我光荣地当了宿舍长,知道为什么是我吗?不是因为我的帅,也不是因为我看起来适合当管理,而是因为六个人当中,只有我年纪最大最老。LOL.就这样光荣上任。人生第一次当上“公务员”,当了四年的“官”。

大学里我认为深刻影响了我的老师,一共有四个,我的散打老师、我的党课老师、我的语言学老师我的商务英语老师以及文学老师。

散打老师是个年轻的已婚女性。上她的课的总有很多学生,按照现在热门的“网红”这类的说法,那么那位散打老师就是(珠院体育科的网红老师),正常来说选修都是一个学期选修一门,印象中两三个学期都是选她的课。好过之前被迫选了被人家挑剩的篮球课,身材不给力,那时篮球没学好,手指甲还伤到了,成绩也一般般。勉强凑了点学分。

然而在散打中,我的成绩就很不错,甚至还被老师表扬了,更开心的是,一起上散打选修课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后来期末考时我的对打选手是我的“大佬”,其实是我舍友,习惯叫她大佬,后来她被我打得很惨,我也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当时在旁边看的人看得是一个爽,我就感觉好对不起我大佬,班里其他同学都约好要打“假拳”的。原谅像我这么愣的人,好难不去本色出演。 但我心底里还是爱我大佬的,虽然出手重了点。现在毕业了好几年,我们都丝毫没有仇恨,哈,有的还是感情。

党课老师,是叫做“薛平”的老师,很有个性,上课很严肃,讲课很有感染力,皮肤很好、酷酷的一个满族女人。一个不照本宣科的老师。

语言学老师,叫“汪洋”,人如其名,男老师,哈哈,知识渊博,英语水平那叫一个六六六,语言文学是相对难一点的课,由于他的学生也来自好几个班级,他有时候讲课的时候会把一个笑话重复几遍给不同班的人听,我们作为混班宿舍,早就领受了笑话,然后再次听就笑不起来了。老师长得有点可爱,还有点小闷骚,那时候(10年左右)他还没有女朋友,不知道现在结婚了没,但是是真的很博学的一个老师,他是除了文学老师之外让我感觉到大学的老师博学多才是实打实的。

再一个,对我影响至深的商务英语老师,他长得有点像日本人,也给我们讲过很多笑话,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斐济这个国家。老师在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还能教大学英语,算很不错了,而且他也有教过我们党课,我喜欢博学多才的人,他也给我指点过要注意发音的一些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更商务性地交谈。遗憾的是,在我们毕业不久,这位老师就脑溢血而离开了人世。我的扣扣上至今还有他的联系方式,没有删掉,不想删,一个曾经传授我们知识的有趣的老师,就这样成为过去式了,但我感激他教会我们的那些成长。

最后一个是我的文学老师,叫王大川,大家都叫他(王大仙),他会算命、看相,教授我们的是西方文学,反正我觉得他特有料。他经常受邀参加会议,讲座,而且听说收入不少,这完全颠覆了我所认为的老师没那么高收入的印象。最最搞笑的是,我们学校后面是一个叫做白田岗的村子,我们十三栋宿舍的全是女生,而且白田岗就在我们宿舍后面,我们经常会出去吃饭,买水果,买干粮,偶尔偷偷买车回去宿舍煮。文学老师把我们这群女生统称为“岗姐”。


分享几张在从化期间的照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第一张是毕业时穿着学士服的照片。(很感谢亲朋好友的到来,如没有记错,我毕业那天,来给我庆祝的亲朋好友是相当多的了。那时本可以到场但是却没来的是辣条爸,那时候还是男女朋友关系,身边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也没有正式介绍过他,他也不敢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X﹏X)

第二张是在从化大金峰门口拍的。(大学期间我们主要的旅游景点就是这所山,就在我们学校附近,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变化了)。

第三张是“自画像”,有人说相片看起来跟我本人确实很像。反正我觉得也还过得去。LOL.

在从化,唯一坚持的事情是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取得学士学位。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坚持练书法。半途而废。

大学是在我们邻近毕业才逐渐建起了图书馆,塑胶跑道和增加宿舍楼,教学楼。LOL,我们是尴尬的85后,90后,好事总不是正好赶上。因为同样尴尬的还有不能取得校本部(本A)的毕业证,06届左右貌似还有的。不过,这已经随着我们毕业好几年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大学期间其实没多少消遣活动,因为学业真的不轻松,每次考试前的紧张复习都够呛。但是在宿舍时会有一个爱好,听收音机,FM9968,只属于从化,那里还有我喜欢的电台主持人,阿wind和黎俊。声音很有感染力,所讲的故事和插播的音乐我很喜欢,这是从化给我的另一个印记。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由于我们学校附近没有自助餐厅,所以我们几个同班同学(女生)约好某天晚上去城建学院旁边的餐厅吃。

吃完后我们是走路回校,应该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蛋蛋说,从化的晚上虽然很恐怖,跟我一起走回校就特别不怕。 LOL.


邻近毕业时,蛋蛋(丹丹)问我以后还会回来从化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吗?我说会,也还可以再去爬爬从化的山。


现在,毕业五年多,离开了从化,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步入新的轨道。一路有了不同的风景和成长轨迹,我们还是当年的我们,我们已不是当年的我们。

但从化,永远都是我们不可磨灭的回忆,无论它有多么“朴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化-大学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