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家围晋阳
背景:三家水淹晋阳城,城内鱼虾生长。
智伯:我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让人亡国。
韩康子和魏桓子在那里相互暗示,这水可能淹到自己家。
絺疵:那两家一定会反。
智伯:为什么这么说。
絺疵:他们攻打赵国,肯定会想到赵族完了,接下来就是他们了。赵族要完了,他们不喜反忧,如果不是想要反水还能是为什么?
第二天
智伯将他的话告诉韩康子和魏桓子。
韩康子和魏桓子:这肯定是赵族的人离间。我们怎么可能到手的好处不要去干这傻事。
絺疵:你怎么将我说的话告诉别人。
智伯:你怎么知道。
絺疵:他们两个神色慌张的看了我一眼就跑,肯定是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智伯不以为然。于是絺疵就躲了。
【原文】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恒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恒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方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失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译文】智襄子、韩康子、魏恒子三家军队包围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只剩六尺没有被淹没;锅灶都泡在水里,青蛙滋生,而人民没有丝毫背叛的意思。智伯巡行淹城的情形,当时魏桓子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智伯说:“今天我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他人的国家啊!”魏桓子用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轻轻踩了踩魏桓子的脚,暗示汾水可以灌魏国国都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国都平阳啊!
智伯的谋士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叛变。”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絺疵说:“根据人之常情。我们统率韩、魏的军队攻打赵,赵家灭亡,灾祸必然波及韩、魏两家。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平分他们的土地,晋阳城墙离被水淹没只剩六尺,城中积粮用尽,宰军马做粮饷,眼看破城指日可待,可是他们两位不仅没有丝毫喜悦的表情,反倒面带忧戚,这不是要反叛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韩康子、魏桓子两位,他们说:“这个专门讲别人坏话的小人,其实他是想替赵氏游说,使您怀疑我们两家不忠,继而松懈对赵氏的进攻。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放弃马上到手的赵氏田产不要,反而去做些危险,甚而没有成功希望的事呢!”两人拜谢退出后,絺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个呢?”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絺疵回答说:“我刚才见他们对我仔细端详,步履匆匆离开,就知道他们的心里想什么了!”智伯不听劝告。絺疵为了避祸,请求出使齐国。
01找到关键点,形势逆转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导致晋阳锅灶被泡塌,鱼虾孳生。
为什么即便是这样,晋阳的百姓依然死守城池?因为利益相关。
百姓认为若是成为智伯治下百姓必然招致智族盘剥,不会再有曾经的好日子。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只能拼死一博。
若是这个时候,智伯能够给予晋阳百姓承诺,保证不追究晋阳百姓罪责,强调只是和赵襄子的私人恩怨,并且允诺以后的赋税政策继续沿用之前尹铎制定的,且在此基础之上免除三年税收。
随后派人潜入晋阳城中,将政策散播在百姓中间,进行舆论引导。并承诺可以拿赵襄子人头换取万金,那么晋阳必乱。
这一番操作的基础是智伯的信誉,以及平时是如何对待治下百姓的。
当然根据古代消息传播的能力,百姓对智伯的了解也不是很充分,只要智伯在城头说出这一番话,那么必然有人相信。到那时,晋阳就不是铁桶一个,就容易攻下了。
02裂痕终成鸿沟
智瑶面对被水困住的晋阳城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
这句话乍一听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听到话的两个人与智伯有解不开的矛盾,于是两人自然而然的想到智伯可能会用水来对付自家。而这也为以后两家反叛智伯埋下祸根。
而这也隐隐的应验了智国说的话。智国当时就说已经得罪了他们,那么就不得不防备他们,可是显然,智伯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
于是听了这话的两人心里想的就是该如何防备智伯了,于他们二人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03刚愎自用终会导致灭亡
在智伯感慨的时候,韩魏表现不对劲,絺疵就谏言小心韩魏。但智伯刚愎自用,不愿意听从谋士的建议。更可怕的是,智伯还将谋士的话讲给两人听。
明显看出智伯信韩魏胜过自家谋士,甚至之前羞辱韩康子的事情也当不存在。
很让人疑惑,为什么他能够在得罪了人的情况下还毫无所觉?
有句话叫: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这句话也为智伯的结局写下注脚。
那么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为什么他如此刚愎自用,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有能力要求他改变的不会发现,发现的却没有能力要求他改变。
智伯作为智族的族长,最高统治者,能够管束他的只有智宣子,但是在他父亲还在的时候,他必然老实听话,不会向父亲展示自己刚愎自用的一面。
后来当智宣子死去,无人可以管束他。身边的人必然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即便有规劝他的,以智伯刚愎自用的本性根本不会听。于是,智伯的结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定了。
后来,当他的臣子发现,自己提出的建议不能够被采纳,主公如此刚愎自用,忠臣必然会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留下的就只能是溜须拍马之辈。
一个家族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人才的流失必然导致实力的降低,而家主的刚愎自用也将整个家族推上末路,最终迎来智族全族覆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