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决定人的一生

                      ——读路遥的《人生》




《人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代表作,激励万千读者的文学经典。《人生》改变了马云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陈忠实、贾樟柯等人的创作。《人生》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乡,再回归家乡的人生变化过程。《人生》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面临的爱情与事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选择,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说出了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困境、期待与追求。《人生》在有限生命中不懈追寻的激情,在每个人的心底激起回响;《人生》大地般宽广的气质,给予对生活失望的人莫大的安慰与力量。这是路遥的《人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1.高加林(回乡知识青年)

心地善良

有知识、有文化

喜欢看报纸,关心国内国际形势



中学毕业,不甘平凡,不愿像父辈一样生存,内心悸动,幻想未来,坚信自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巧珍实时贴心倾慕,善良的加林内心孤寂。因为叔叔任地区人事局领导,工作机会从天而降,加林幸运做了公家人,平时的阅读习惯,有了用武之地。在县委通讯组当干事。巧遇同学黄亚萍,因三观相近,志同道合,感情愈加深厚。

2.刘巧珍(农民)

文化低,纯朴善良,内心向往文化人,意愿为加林吃苦受累,面对心上人的变异,忍辱负重,无怨无悔,外人面前仍然维护加林。

(首次刷牙、赶集卖馍、水井撒漂白粉、进县城拉粪)

3.黄亚萍(县广播站播音员)

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境界高,读中学时便爱慕好学上进、家庭拮据的高加林。报道抗洪救灾通讯稿时,得知心仪的加林来县城工作,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很快难舍难分。加林因故返乡务农,亚萍随父亲将离开县城,任性的亚萍执意带加林同去南京。残酷的现实面前,亚萍不可能陪加林回乡务农,加林也不可能去南京。

4.矛盾冲突的根源

围绕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一切皆因“三观不一致”所至。

其实,他们三个人,谁都没有错。

观念相差太大,即使在一起,勉强凑合,也不会长久。

老话说得好: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是不是指的“三观接近”呢?



高加林是来自农村的"文化人",他自尊、自信、自强、有理想,但也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勇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性格比较复杂,所以注定了人生选择的反复无常。他在精神危机时遇上了刘巧珍,刘巧珍那纯洁、无私的爱情如春雨般滋润了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甚至为了刘巧珍敢于反抗世俗观念。可是高加林进城后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他是违心的,是虚荣的,于是向着县城姑娘黄爱萍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辜负了金子般的刘巧珍。我想这是必然的,因为作为"文化人"的高加林,急不可待的想改变命运,他来到城里跟文化人在一起,事业有起色并自认为找到属于他的"圈子"时,再次见到刘巧珍,往日巧珍的可爱,温柔和无私那些吸引他的情愫烟消云散,甚至有点厌恶这个不停跟他唠叨农村老母猪下了几只猪仔等琐事的农村姑娘,他与文盲刘巧珍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这时便显而易见了,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他们的分开早已注定。

进城后为了通往理想的康庄大道,他不可自拔的爱上了黄亚萍,但黄亚萍蛮横,任性,强势,高加林跟她在一起也不时有压抑之感,每当这时他又会想起巧珍。所以高加林和黄亚萍也难以修成正果。他向往大城市,又无法彻底脱离农村,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终于成了离开生养他的土地的孤独奋斗者。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2020.04.22.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观决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