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文人必读之书“四书”之一,被奉为儒家经典,《论语》主要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录,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仁”,“义”,“礼”,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年寒假得观此书使我感触良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端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学,对吃住不需要太高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工作,向有本领的人学习,不断端正自己,便是好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这句话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十互岁便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语言,便可以分辨真假,明辨是非;到了七十岁,便从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越出规矩。从孔子的阐述人生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人,是在不断成长的,在每一个年纪我们应该要对应的做到那个年纪应该做得到的事,现在的我们便应该立下刻苦求学的志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齐而内自省也。”短短的一句话,便能道出做为一个想要进步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要求:看见有本领的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进步,都想变强,所以我们应该向比我们更好的人学习,从比我们差的人身上寻找我们自己也有的缺点,并改正它,那我们就能进步。

  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句话的大意为:中庸这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的缺乏它了。“申庸”——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中”,折中,无过,也无不及,调和;“庸”,平庸。从这句话,我们便可以知道做人的最高境界,便是“中庸”,处于中间,没有过错,也没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平平淡淡淡的过自己的生活。

  一本《论语译注》使我深刻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坚定了前进的决心,使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滋养。

                                                              陈德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译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