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感丨明朝那些事儿1

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感言:以前觉得历史有什么好看的,都是过去式。现在慢慢发现虽然历史与现在的发展阶段不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管理、比如人性。不知史怎么谈现在。 ​​​


感言:突然想到为什么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广大人民的利益,因为太多的历史事件证明:官逼民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宁做太平狗,不为乱世人。老百姓需求不多,有饭吃,有事做。当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时候,还有啥可怕的呢。


摘抄: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谋士谈论如何对敌。大凡这个时候,狗头军师们会提出一大堆建议,好的坏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识不识货。这是个一本万利的工作,如果建议对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会成为大功臣,如果没有被使用,事后也可以证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如果出的是坏主意,那也没关系,老婆不好找,老板还是好找的,换一个就是了。(感言,话好说,事难做)


陈友谅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感言:在冷兵器时代部分是这样,人心、统帅很重要,但是科技也非常重要,不然你有再多人,再多谋略,一个原子弹下去,一个国家就没了。历史进程越往后,科技的力量越重要。比如三体里的二向箔类似科技,坚持多元科技发展,避免未来发生类似这种事情。


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感言:朱元璋的水军与陈友谅的水军、战船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否是明朝极力发展海上力量的原因。陈友谅是贩私盐出身,水上技术与战船一直很强,而朱元璋从从军到后续与陈友谅决战时水军一直是相对弱小。因为弱小,所以极力补足差距。PS清朝是塞外少数民族马上夺得天下,重视八旗,水战较少,不重视海上力量,闭关锁国是否也有这一部分原因。(后续看一下清建国史)


地主张三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而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存在其他的选择,不是做农民,就是做地主。商人固然可以成为另一个选择,但当时商人没有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你也不可能到一群饥饿的农民面前要求他们为商人争取权利。封建社会的农民也不可能要求实施资本主义。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地涨、电信公司一定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土地。

不是农民就是地主!别无选择!


摘抄: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往往是脱离的,这句话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大挑

“大挑”是明清两代常见的官员面试法,于乾隆十七年(1752)定制面试的标准,概括起来是八个字: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同”是长方脸;“田”是四方脸;“贯”是形容头大身直体长;“日”是形容长短肥瘦适中,站有站相。符合这四个字的,就都有可能被挑中。“身”是体斜不正;“甲”是头大身子小;“气”是形容单肩高耸;“由”和“甲”是反过来,头小身子大。符合这四个字的,出局。


明朝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即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朱熹。

感想:所有的控制里,文化和思想控制是最绝的,人一出生就只剩下了按部就班,这样的社会是一潭死水,然后自然消亡。


参考消息 以左为尊

朱元璋初即吴王位时,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李在徐之上。三年后,朱元璋把这个规矩改了过来,以左为尊,并改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对于左右尊卑,古代也有一种说法:立者尊右,坐者尊左。就是说站着的时候,要让长者、地位高的人在右边,到坐下来的时候,则要反过来。


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是很不正常的。

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的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感言:违背人性的制度终究会被废除,但是过程的惨痛的。制度制定最初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可行性。 ​​

感言:中国社会讲究人情,因为规则是白纸黑字的,经过了长时间层层考验,无法辩驳,是底线。而对规则做出解读的是人,人是有感情的,人来决定要不要动用规则,动用到什么程度,轻拿轻放还是手起刀落,这就有了无限可能,这就是考量,孰轻孰重,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


所有的书籍都有立场,所有的立场都有倾向,相信如果不是自虐,写书骂自己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朱元璋首创金额大写

郭桓案事发后。为了吸取前车之鉴、杜绝财务混乱,朱元璋在财务上采取了一些有创意的管理措施,包括在账务登记时,把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全部大写,大写数字涂改起来困难,可以防止作弊。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作出选择是容易的,但如果选择错误,没有改正的机会。


感言:整本书感慨颇多,特别是在关于贪腐惩罚的制度,有点胆战心惊,不想看下去,但是想想看描述已经这样了,更别说身处其中的人了。引以为戒,违背人性的制度不是好制度。

2020年3月25日晚9:33读完,下次要记录开始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后感丨明朝那些事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