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川有许多粪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就是一场海啸。前四个短篇,把我一步步拉入那个摇摇欲坠、残缺破碎的底层社会,悲哀感一点点漫上来,而最后那篇《天灯》,彻底让我被绝望笼罩着,手脚冰凉,李沧东故意以第一人称视角加冷静的行文叙述那一次次在血腥残忍的施暴过程,有种让人窒息的切肤之痛。

李沧东,是韩国著名导演。果然,导演写起小说来,就没作家什么事了。画面感的铺层,节奏的把握,氛围的递进,非常像那种带着颗粒感的胶片电影。

导演说“小说中的故事反应了那个年代的韩国现实,我想描写的不仅是压制个人生活的现实,还有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的人物形象。”

抗争者中有那个有参与“六月抗争”的张丙万,在底层挣扎却追求虚幻梦想,在搞运动搞游行中寻找存在感。故事最后一个画面,是两年后在明洞大街又一次见到张丙万,他为了表示抗议,把自己用铁链跟小推车紧紧捆绑,瞪大双眼,像是承受着巨大痛苦的修道者一般,没有丝毫反抗,任由拉扯,如同牲口般。历史的洪流让人变形,变异,原本只是想为自己呐喊,最终却成了可笑的牺牲品。

这些故事中,大都是嵌套在韩国某个历史时刻。《鹿川有许多粪》其实是李沧东对光州事件乃至韩国的社会运动的描绘,看似是家庭故事,随着弟弟被警察带走的身影,最终丢给读者一个思考,一个革命者,可能是一个体面的逃亡的状态。相比于另一个人在艰难地活着,可能是个不体面的状态,到底哪一个状态更值得我们追求?哪一个状态又应该被指责呢?

我最震撼的故事是《天灯》,一个女大学生,参加过学生运动,被学校退学,为了持续缴纳每个学期的学费,到偏远的矿区茶房工作。某天,她被警察带走,严刑拷打,让她承认自己是“运动圈”,来到这里是为了对矿工进行意识渗透。整个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寒冷的午夜,若干警察对信惠反复折磨,我似乎跟着信惠经历了这一切,无法动弹,一点点被赤裸地撕扯着,直到全面瓦解。

我们是那些大多数,不是那个勇敢的抗争者,却又不甘于沉默,有朴素的正义感却又胆怯懦弱,无法与遥远的苦难共情,无法放弃欲望献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无限渴望自由,不知道将“自我”安置在何处却又从未放弃自己成为别人。

天灯的结尾似乎真的给了我一盏灯,让我觉得如此压抑的情绪中,依然能看到希望。“我心里也有一颗星,世界上的任何力量都无法将它夺走。是的,这就是我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鹿川有许多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