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双十协定”的临门一脚

重庆谈判曾经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关乎中国命运乃至英美等各国的在华利益。事前以及事后的分析,主流观点都是“不可能达成真正的一致的意见”,但是为什么还要谈以及为何能谈成呢?

第一个问题“明知谈不成,为何要谈?”

起因是一个偶然,蒋介石灵机一动邀请毛来重庆谈判。准确的说,是惯用伎俩。蒋,经常利用各种理由,诱骗、扣押政治对手,这次只是故伎重演。因此,蒋的算盘是,如果毛来,则扣下;毛不来,则把拒绝和谈的天下之大不韪推给共产党,反正都是赢。而且他估计毛是不会来的。

但是,毛不同于蒋以往的政治对手,至少有7点不同:1、弥天大勇。关键时刻作为一党领袖是否能冒生命危险,推进民族大业,不是每位领袖都能做到的。2、欲擒故纵。决定去重庆谈判之后,不急于表态,显示出不敢去的样子,露出败相,诱使蒋“乘胜追击”,即最终连发三封邀请电报,全城、全国、甚至全世界大肆报道,试图占尽政治利益,最大程度的压缩对手的活动空间,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最后时刻,毛同意了蒋的邀请,而且立即赶赴重庆谈判,相当于把蒋整个策略的前提(毛不敢接招——来自蒋的自我投射)瞬间拿掉了,导致蒋立即狼狈不堪。毛第一时间就占据了谈判的主动地位。3、组织准备。毛出发前,主持增补了2位书记处的书记,保证有5人可以集体决策,委任了代理人,换句话说,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被扣留做人质乃至牺牲都不会影响党的正常运转。4、战略安排。确立了东北优先的总方针,即必要时可以牺牲掉南方的利益,来保证东北。5、谈判准备。中共不仅提出了完整的谈判方案,而且有一系列的让步的策略,同时又原则鲜明,不容动摇。殊不知,不惜一切代价,刚柔相济的守住自己的原则就是最大的胜利。6、争取一切中间力量。尤其是各民主党派,通过沟通、说服各民主党派,争取了最广大的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力量的支持。7、军事准备。谈判期间,发生重大的关键性的战役不可避免,一旦发生力求战胜对手。在这一点上,上党战役,刘邓的部队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卫主席为了和谈,激发出了部队最大的潜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最终不仅推进了和谈,而且提高了毛的安全系数。关云长单刀赴会,相信自己的实力。毛重庆谈判,相信自己的部队的战斗力。一个领导人的威望是可以转化为追随者的巨大的战斗力的。鉴于以上诸多不同,毛不仅来了,而且完胜蒋。

回到之前的问题,“明知谈不成,为何要谈?”因为蒋发出了谈的邀请,并且料定毛不敢来谈,所以就必须要谈了,一方面戳破蒋的战略设计,变政治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借助这次风口,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共产党,扩大统一战线。至于是否最终能谈成,已经不重要了。而且,最终一定能“谈成”。因为谈成与不成的标准,掌握在谈判双方手里。巨大的舆论和压力面前,必须给社会乃至世界一个交代,哪怕是部分的共识,阶段性的共识,也可以是叫做“谈成”。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某些细节在合适的时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上党战役,以共产党完胜为结局之后,回到谈判桌上,毛这个时候不但不追究蒋发动战役的责任,还做出了进一步巨大的让步——一次性让出13块根据地,这下子打动了蒋的心。虽然,蒋从没有真心实意的谈,也从没想过要和平建国,但是有点眼前的利益总是先要了再说,管他以后实际怎么做呢!对比之下,很显然,蒋是只顾眼前小利,根本没有原则的人。抛开政治立场来谈,如果蒋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开始的时候,就是让共产党交枪),他应该把他的谈判方针和原则坚持到底。

另外一个角度,回到当时的历史,上党战役大败之下,蒋需要时间准备内战,因此不敢在谈判上表现的太坚持,见好就收同时又能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的时间,因此才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同意签字。表面上看,获得了“赢得战争准备时间”的利益,实际上当他下一次发动内战的时候,就完全丧失掉了几乎所有中间派别的支持了,当然他从一开始也没把中间派别放在眼里,索性直接解散民盟等一切不听话的中间派别,从而彻底被孤立了。独裁者,骨子里本身就是孤立的,所以他们也不介意孤立。但是,他们偏偏不晓得民心的力量,他们太高估了自己手中枪杆子的力量了,最终输在: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和自以为是了。

如果这些独裁者不自以为是、心胸宽广且目光远大,那么他们该做什么呢?他们该顺应民心,比如发动土地改革、推行民主等等,这样就和共产党的路线一致了。由此,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浮出水面。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总是朝着文明和进步的方向发展。文明和进步的基本标志就是平等、民主。这个大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虽然签订“双十协定”是必然,但是临门一脚仍然是毛抓住了时机,利用了蒋贪小便宜、没原则的弱点,给出诱人利益,最终主动促成的结果。偶然,蕴含着必然;必然,以偶然的方式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签订“双十协定”的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