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指实掌虚
指实在于握住笔,掌虚在于保持灵活
大字悬腕,篆书、行草悬起来,小楷不用,手肘比手腕低就不会酸(吃饭)。
原则上越早的拓片越好,欧阳修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是非常好的范本。
左边原帖,右边现代的临本,初学者可以看现代人或是以前的人临过的字帖来写,老手一定要看原帖。
拓片是中性的,而每一个书法家在临的时候都会加入自己的意识,产生新的感觉。古话云,一碑百面。如果是墨迹碑则一碑一面,写的给他不一样就是你有问题。临帖时遇到瑕疵的墨迹本不要担心,初学者先看别人怎么写的,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以后就可以不用看了,就可以来看原帖怎么写。如果说一个乌漆嘛黑的字你能把写到你想象中的样子,表示你有思考。
纸张
机器纸如毛边纸一边比较光滑,一边比较粗糙。初学者推荐用毛边纸。
手工生产——宣纸两面都有点粗糙,
摸纸,哪里粗哪里细,跟悬丝把脉一样摸一摸。宣纸写在细的一面,粗的一面纹路比较明显,写起来会觉得不够细致。机器纸通常有一边太光滑,像影印纸,一下就滑过去了,建议写在糙的一面。
生,半生熟,熟。生代表比较容易晕开。写在会晕的纸上,写下去的时候会发现墨开始渗透,然后开始晕染,半生熟看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慢慢晕开,熟根本不晕。小楷熟,中楷5cm大楷10cm半生熟,大楷生。
欧阳询的字方、利——半生熟,颜真卿浑厚——生。
行草书,明朝以前纸大都不晕,娟秀流利——半生熟,明朝末年王铎、董其昌,大气磅礴、浑厚——生。
篆书、隶书,——生宣,金石气,古代的青铜器埋在土里,经过几千年挖出来以后有点斑驳,风化所产生的视觉美感。
写比较大的字用厚一点的宣纸双宣不会破。
关于书法入门字体——篆隶行草楷,小孩子才做选择
可以先去看大江大海,当然也可以先去看江南风光,你也可以到沙漠去感受沙漠的威力,这是选择,我想去,那便去。没有说要先去乡村,才去城市,先去农村再去山上,然后再去海边。
楷体建议欧阳询、颜真卿。欧阳询受到时代书风的影响,时代书风,每个朝代都会喜欢写欧阳询,如黄自元以前写欧阳询写的很好,如果你跟黄自元写的不一样,那你可能就不是欧阳询。颜真卿颜勤礼碑不错,五十几岁写的,很早就被埋土里面了,直到民国初年才被挖出来,有一种雄强壮阔的风格,多宝塔,颜家庙碑,也不错。
欧阳询,优点——字的外形变化比较多,有些字,有些字长,有些字写扁拉长,颜真卿的字比较偏方。
欧阳询,缺点——对笔法要求比较高,方切的方切,细到粗的细到粗,要锐利的就锐利,把这些笔画做的非常干净利落。颜真卿采逆风取势就是逆风,他是顿的后面就停住,不想压他就停着,压下去就是很浑厚的样子,动作技能方面比较自由、比较自然,欧阳询写的比较刻意。喜欢比较刻意的,造型比较多的,选欧阳询。喜欢宽博用笔自然选颜真卿。
推荐智永真草千字文,因为是手写的,通常前面是翻动最多的,所以通常都会残掉,从后面来看。手写的,所以蛛丝马迹比较明显,即运笔时所谓的脉络,就是笔从哪边走,从哪边绕过来的,从哪边拉过来的,细微的感觉怎么来的,交错的时候笔从哪边下来的,在这个字体里面他交代的非常完整。
挂一漏万,像多宝塔、赵孟頫、褚遂良、虞世南,很多都适合当初学者的范本,讲多了之后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了。每一个字贴都是一个朋友,朋友当然越多越好,各有优点。
篆书
篆书分为石刻版和墨迹版。石刻版,秦朝的泰山刻石,后来重刻的峄山刻石和唐朝李阳冰的三坟记。墨迹版,清朝,千姿百态。
石刻版篆书用马克笔写出来更好,不算书法,不主张初学入门,因为石刻的墨色看不到运笔。建议从清朝篆书来写比较适合,推荐3个(其他也很好):邓石如(吴熙载师傅)、吴让之、吴昌硕。
邓石如,主张用长锋羊毫,生的宣纸,所以他的篆书饱含水气,还有弧度,力多韵少,感觉字力气比较多,韵味比较少,因此写时一定要饱含墨量。而且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吴让之,接近石刻版本。
吴昌硕,会将篆书变形,造型不是很工整,学他的用笔,他的用笔在清朝一直到民国属于最雄强的,即线条的质感是最强悍的。线条非常漂亮,速度感很重要,有速度感才会出现一种强力的刮痕(毛笔开始毛躁的时候),这刮痕就是我们要的。
写篆书不需要任何基础,但要背字形,还要注意他的笔法,清朝以前没有什么笔法,以后各种笔法纷纷出现,达到一个顶峰,任何一个大篆书家都可以书写。
隶书
初学者,汉朝的隶书和清朝的隶书,汉朝乙瑛碑、曹全碑。
乙瑛碑——金石气,需要有点风化感,挖出来破破烂烂的,像老年人的皮肤有点皱皱的,经过时间岁月的摧残,产生一种痕迹,沧桑感。最好用羊毫,羊豪耐磨,容易破掉,产生沧桑的美感,前面笔尖通常是钝钝的, 用宣纸,会产生晕染的美感和残破的干燥美感,笔在里面扭转,像老藤在纸上摩擦,这种效果就是想要做出金石器皿的味道,简称金石气,就是金属器皿里面,因为笔触残破,抖动,摩擦所造成的笔触,分两种,第一种是会晕染开的,叫屋漏痕,第二种是因为干燥的笔法去摩擦产生的一种像锥画沙,即椎子在沙中划过,旁边会崩蚀,这种干燥产生的崩蚀或是摩擦破裂产生的崩蚀叫做锥画沙。
曹全碑汉朝晚期,字比较秀丽,比较没有风化感,像刚出生的婴儿,皮肤吹弹可破。兼毫,宣纸,随着运笔慢慢开始有点浓淡干湿,不需要控制到,所有的墨色都长得一模一样,虽然是秀丽的风格,但不代表不能写出干燥的气氛,字就会产生层次的差别。
清碑代表,邓石如(力气多,韵味少,老虎)、何绍基,何绍基QQ的,绵羊,可爱,线条好像若有似无的没力,但笔尖充满了弹性,韵味多,力气少。用羊毫、宣纸,就可以写出金石气。
力多韵少,扭转所施加毛笔上的力量比较大,扭转以后让毛笔有点岔开、铺开、挤压,他所产生的力气比较大,产生一种苍茫的气势。何绍基,手放轻松不用用力,有点自然的抖动,是毛笔的笔尖有一点阻塞的力量,不太能走,毛笔扯住了,纸在走,很悠游自在的让毛笔去写,表现毛笔有弹性的味道。
初学者建议从清朝的隶书开始写,因为他是手写的,汉朝的是刻在石头上拓出来的,需要去解释碑帖,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行书
建议从赵孟頫开始,王羲之的话兰亭集序为例,草稿,涂抹处甚多,行距没有想象中标准,放在手上写运笔和现在的行书概念不一样,尺牍的面貌太多也不适合。
练形书建议整行练,才能看出字的行气,有大有小,整行写的时候,就知道他的上下关系,比一般3~4cm,字大概3~6cm的大小,启功说“全天下最好的老师,就是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
草书
初学者学草书只有一个选择,唐朝孙过庭的书谱,他是王羲之的忠实拥护者兼实践者,草书跟王羲之的脉络非常相似,另外字数非常多。建议3~6cm大小写,建议一次至少练3行,不要超过5行,写多了后面都会变成流水账,行书是群体作战,有的字是陪衬别人,行书第一行不用考虑什么,第二行要考虑粗细大小,长短粗细,左右距离。书谱要练几次才能换字帖,如果学草书,一定要把书谱背起来,就是多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可以测验到底背到什么程度了,书倒过来就好了,随便点一个字都认识,就可以换一个字帖了。
入门解惑防弯路
初学者该怎么学习书法?
从基本笔画开始。每一个字有他的笔法,由字来搭配笔画练。
临帖范本怎么选。临原贴,还是人家修复过的,还是要临老师的?
因材施教,看能力。修复的包含主观意识,字帖没有主观, 字帖有点破烂的时候你就需要解释,就是你的能力训练的开始。来来回回,修复过的写了写字帖,字帖写了又回去写修复过的……但最后一定是看字帖。
笔大概3cm,压力在1/3的地方最好使,所以4~7cm左右的字写起来比较舒服。娟秀的字不要写大,粗旷的字就要写大。写久了以后,你就会写一种大小,超过那个大小你就不会写,所以主张7cm,往下走的时候感觉比较舒服,再往上走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差太多。每个字不超过三个字,因为如果你写三个字还没有发现你有错误,那表示你写到12个字的时候还是错。如果你的判断能力好,你在第3个字就应该发现,这一笔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