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

第十一节:祭祀的本质,是为了团结。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一个人我问孔子:”既然您对禘礼这么不满,那您能告诉我禘礼对起源到底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这样祭祀?是谁设计的祭祀流程?“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制定这个政策和制度的人,一定是知道很多天地间的奥妙,能看参透天下事。就像我们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

解读:孔子这段话探讨的是人类的起源,人类来自于何方?

看《人类简史》和《大历史》这样的书籍,你会很明显的发现,人类之所和猴子不同,并不是因为人突然和制造使用工具,而是人发明了符号。

邓晓芒教授在《哲学起步》这本素中就探讨了关于人使用工具的话题,猴子与猩猩都会使用工具。但是它们没有把这个工具当成自身的延伸,没有一直保留和改进工具,他们用完了就扔了。而我们人类会把工具携带在身上,当用工具杀了一匹狼,就会改良工具。

当人类与工具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出现了符号。符号也是工具,通过符号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沟通,产生了神,将已经死去的人当作祖先、奉为神明,祈求保佑,人们也因此团结起来。

根据资料显示,人类在非常远古的时期就开始出现祭祀,那个时候的祭祀就是为了人们团结在一起。在一起就需要交流,而因为要交流,就有了喉部的进化,最后逐渐演变成为了我们丰富的声音。

孔子当然不知道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但是他知道发明这个人的一定对天下万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礼节,就像我们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

这是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八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