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班主任经验分享(2019.7.10)

蒙各位领导同事的错爱,接到通知分享班主任经验以来,我绞尽脑汁,想看看自己过去都做了些什么可以和同事们分享交流的。无奈我不善于工作“留痕”,做事又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能把自己当班主任的一些想法与同事们分享,请大家批评指正。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类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有意思的是:只有低层级的需要全部或者部分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社交的需要;在社交中找到了归属和爱之后才懂得尊重,进而产生最高层级的需要,发挥个人潜能,努力实现理想抱负的需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对应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创设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幸福感。

(1) 安全感的建立

接手一年级新生,我们会发现幼小衔接占据老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如何让孩子信任地把小手伸向你、靠近你?是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开学第一个月是常规训练月,学校常规的要求具体而且多项,对于刚刚才与妈妈与熟悉的环境分离的孩子来说,心里满满的都是焦虑,哪里记得了那么多细节,所以我对他们的要求,相对来说会比学校的简单一些,哪怕其中某些项目做得并不到位,我也不会责备、批评。但是会每天坚持巩固训练常规。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只有建议是很容易让孩子放下紧张、戒备,喜欢老师、喜欢学校的。师生情绪稳定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要求。一个月后的常规验收,我不期待他们有多好的成绩,基本达标就行,情绪稳定、心理安全,才是我的最高要求。

入学后在班级内部卫生环境上,我尽量做到简单、整洁。睡垫摆放整齐,被子折叠规范;柜台上没有杂物;讲台上清爽干净……让学生每天到校看到今天和昨天和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简单干净。这会让孩子很快适应环境,建立秩序感,座位的变动也尽量减少个人调换。

稳定、有序、爱护,让每个孩子们获得了对安全感的需求。

(2) 存在感的建立

现在的孩子的个性张扬,个人的自我存在感很强,所以在存在感的建设上,

我首先抓的是集体的存在感。学校的评比、竞赛不少,都是集体感建设的好手段。每周的文明班评选,一开始,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在意,看着别班上台领锦旗次数多了,有的孩子问为什么我们班没有啊?这时我们才认认真真地看文明班评选要求,确定全班同学如何努力才能赢得锦旗,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要想班级赢得荣誉,每个人都要认真执行规定。赢得锦旗我会和他们一起欢呼,表扬全班,他们懂了,只要每个孩子认真了,班级的荣誉又属于每一个孩子。同样运动会、合唱,我对集体项目都投入热情参与,目的就是让孩子对班级有荣誉感和归属感。在班级荣誉感、归属感建设中,我还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尽量让他们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成为项目的引领者。

集体有荣誉,每个人都光荣。争取集体荣誉过程中,虽然每个人力量有大小,但一定是每个小我的努力才有集体的光荣。

(3) 成就感的建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才能划分为八种。同时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这八种能力在每个人的身上,并不是一刀切一样强弱的,就像张开的手指长短不一样,孩子的能力也各有强弱、长短,我们不能唯学习来判断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如此多元,孩子可以在任何一个他擅长的领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很有可能他会成功,成为佼佼者。假如不成功,能做自己喜欢还擅长的事,做一名快乐的普通人也很美好吧。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实践:会学习的,让他享受到学习上带来的成就感;喜欢奔跑的孩子,让他在运动上满足成就感;能歌善舞的;办事公平、公正的;会管理的;安静的;态度端正的……每一种好的行为都会获得由衷的表扬,表扬和掌声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不断地强化他们好的行为,形成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

一个个小成就撑起的是孩子的自信和自豪,扬起的是他们不惧的小脸,无畏的笑容。

(4) 幸福感的建立

幸福感常常伴随成就感而来,在孩子们成就感、满足感爆棚的时候,老师不妨有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成功进行归因,简短的谈话很轻松就能把孩子引导到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上来。引导努力归因,会让孩子在今后胜不骄败不馁,会让他们每一步都走踏实,会让他们找到赢得自己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总之,班级管理抓住学生的心理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师在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体验自我存在价值时;班主任理顺班级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教育理想过程中,也会有肯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状态。这些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的“高峰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开始——班主任经验分享(201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