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读书笔记 | 跨越七道阶梯

《越读者》读书笔记 | 跨越七道阶梯

郝明义对于“阅读的七道阶梯”已经上升到哲学层面。

今天学习的书目是《越读者》,本章题目为《第7章跨越七道阶梯》。

01 阅读的第一条路

知识是一座密林,网络的出现,使得密林更加深邃。
一个想要探索这座密林的人,总免不了下列的挑战:
一、能在密林中开出一条路。
二、能随机地采撷些奇花异草,却又不至于妨碍到自己的开路工作。
三、逐渐能对这座密林的全貌有所了解。
这三件事情,一定要先做到第一点,也就是开出第一条路,其他两件才有可能。
找出自己的专门阅读兴趣,就是在密林里开第一条路。
我的经验是:

  1.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阅读题目。
    题目尽量不要大,譬如什么哲学、科学、心理学的,而要小,譬如“做爱”、“飞机”、“咖啡”。
    想想你印象中为什么事情感动过,怀疑过,好奇过,梦想过。这些都可以是你的一个阅读题目。
  2. 利用这本书Part 3及Part 4谈的方法,针对你感兴趣的这个题目,设法从书店及网络上找出一种到三种你觉得必读的入门书。
    你可以先找五十种书出来,然后交叉使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三个方法,从中过滤出这一到三种入门书籍。(等你有了经验,熟练了之后,想踏入任何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十几二十本书也就可以找到了。)
  3. 把这个题目里一到三本入门书,利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这些书,搭配着相关的网站,你自然会发现接下来应该继续阅读的书种。
  4. 不论是从一开始,还是到这个阶段,还是在接下来的过程,都最好认识(至少)一位可以在这个题目上给你一点引路、印证的人。不时跟他请教一下。
  5. 你要设定个时间表,逐步收集阅读四、五十种书。这些书最好要涵盖“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个方面。
    设定时间表的时候,不要忘了丰子恺所说的:“我们要获得一种知识,可以先定一个范围,立一个预算,每日学习若干,则若干日可以学毕,然后每日切实地实行,非大故不准间断,如同吃饭一样。”
  6. 除了书籍之外,也尽可能地从网络上收集就这个题目有过的重要整理及讨论资料。收集的时候,尽量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及其他地区),包含你能使用的各种语文的。
  7. 分别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面作战”四个方法,把这些书籍与网页做个整理与吸收。可以先就各种书,再就这个主题领域的全貌整理出心得。
  8. 然后,你到了要给自己验收的时候。
    你应该找一家自己最信赖的书店(当地没有就去外地),来到他们的图书馆区,站到你集中精力阅读的这个题目的分类立柜之前,浏览一遍他们架子上的书种。使用类似177页检查立柜的方法,说得出他们的立柜的缺失在哪里,少了哪些应该摆的书,以及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书店,就找当初的引路人(或第三人)来印证一下。
    接着,你要去找这个领域里,大家公认当代研究最顶端的几个人的最新文章或书籍,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你都已经明白,你所思考的,是否已经可以和他们交谈。(如果你有心再超越他们,当然更好,但那个主题和这篇讨论如何开第一条路的文章,还是有些不同。)

这个时候,你知道,自己算是有了一个“专门的阅读兴趣”,好像在密林中开出了第一条通到了溪边汲水点的路。

『何远舟的得到』:「找五十种书,这个数量级一直没有达到,所以,自己做学问时还是差一点。」

02 人生不是爬斜坡

作家蔡志忠对如何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尝试各种开发,也身体力行。
他喜欢讲一个故事,一个青蛙想要跳上床,自以为会跳就可以。但是高度不够,又没有方法的时候,它跳一整夜也是白跳。
后来看他整理的笔记,说得更清楚了:“人生不是爬斜坡,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便可达到颠峰。”因此,他主张,“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无法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在原地跳,毫无进展

03 把罗素设定为心仪的人

在探索阅读的路途上,最好有一个追赶的对象。追赶的过程,会驱使我们一路往上攀登。
我心仪的人,是罗素。
罗素早年对数学先产生兴趣,建立了他第一个专门学问中心。他在二十五岁那年,就提出了“罗素悖论”,之后有“罗素公理体系”,三十一岁那年,就发表了《数学原理》,在数理逻辑上站到了颠峰的位置。
之后他就转而研究哲学,和摩尔、维特根斯坦等人并列为分析哲学的开山人物。除了在数学和哲学方面有着这两个领域顶峰的光环之外,他的研究和著作,对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这些学问的推展,也有里程碑的贡献。
除此之外,他为看不懂爱因斯坦原著的人写作《相对论ABC》,成了经典。他来了中国一趟所写的《中国问题》,成为几十年来被讨论的名著。他从很特定的议题出发来写书,如对莱布尼兹的反驳,十九世纪的德国社会民主,二十世纪中叶的越南战争犯罪等等,他写更多通论的政治、教育、宗教、历史、人生书籍──从知识到婚姻到伦理到权力,涵盖范围极大。一生以英文出版著作不下七十种
因此,他还不只是著述,更起而行动。他有自己的儿童教育理论,不只与各方论战,更亲自开设幼稚园教学,实地证明。他相信自己的政治理论,就亲自参与竞选,尽管落选。
他出身贵族,拥有世袭的勋爵爵位,但没有人记得这些,只记得他是坚持的和平主义者,从一次大战就反对英国参战,反战立场与主流民意相违,不但被判刑坐过六个月的牢,被剑桥大学除名,二战时期甚至不见容于英国,形同流放至美国。但他继续坚持。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氢弹发明后,他发表了著名的反核战《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十年代,罗素以八十九岁高龄参与一个反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七天;为了反越战,又和沙特一起成立了一个后来称为“罗素法庭”的民间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他又从来没放弃过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一生三次婚姻。对爱情和婚姻都抱持当时惊世骇俗的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流浪美国的那四十年代初,遭到激烈抗议,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生活都几成问题。但罗素说,“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
一九五○年,他七十八岁那一年,为了“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罗素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04 罗素自传序言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自传序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摘自《罗素自传》(译者:胡作玄、赵慧琦/北京商务印书馆)

05 文艺复兴人

西方一直有一种以个人之力,而将全部人类知识架构纳为己有的努力。这个传统源自于柏拉图的主张:人要思考得清楚,最好明白所有的事情。
英文Encyclopaedia(百科全书),源自希腊文的enkyklios paideia,总合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意思。所以,读书人希望成为一个“百科全书”人,是从古希腊就有传统的。其中,亚里士多德是个代表,他的知识涵盖了诗学、修辞学、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逻辑,无所不包。
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一批人的知识范围广阔得惊人,其中以达芬奇为代表,因而这种学识渊博的人开始有了“文艺复兴人”的称呼。
17世纪的培根,承接了这个传统,他设计的知识架构,为其后一百多年后出现的近代百科全书的形貌,勾出了蓝图。笛卡儿,也是此中的代表。其后美洲那位又能建国又能写作又能发现电的作用的富兰克林,也是代表。罗素,是这个传统下的一员。

06 阅读的七道阶梯

  1. 第一道 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健康、美丽、求学、考试、企管与工作Knowhow、职业工作能力需求、理财、休闲、旅游、励志这些主题来阅读。
  2. 第二道 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爱情、婚姻、亲子、心理、居家、烹饪这些主题来阅读。
  3. 第三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主题来阅读。
  4. 第四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
    一个只读文学的人,如果开始对政治、社会、法律、经济、伦理这些题目感起兴趣,就是个例子。
    大至思考社会的运作机制,了解社会的硬体与软体规划,小至思考一个组织如何遵行制度规章运作之美,也是例子。
  5. 第五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懂得欣赏社会制度的美好之后,才能开始懂得欣赏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行为之美。
    这时,才会看出一些特立独行、不为社会大众所注意(甚至所喜)的人物的传记,有什么阅读的需要,有什么参考的价值。
    上不到这一道阶梯,我们喜欢看的传记,总超脱不了富豪与企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与价值观,以及奋斗于病魔或艰苦“环境的人物的光明美德。
    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看到的美好,远不止这些。
  6. 第六道 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你不只在自己始终擅长、专研的知识领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专研另一个知识领域,并且可以体会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激荡、相互滋生的美好。
    知识,在你面前交织成一片绵密无比的光网。光网上每一条线的每一个光点,都逐渐相互沟通。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个角度提起知识光网,任意挥舞,自由自在。
  7. 第七道 你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蕴含于,也超脱于一切阅读、学习、知识之美之外的宇宙智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始无终的智慧。

07 李威德建立自己的咖啡知识架构

个人知识架构小处着眼的例子:相思李舍的咖啡
国父纪念馆附近一个巷子里的“相思李舍”,我每次介绍给外国朋友的时候,都会强调这里有全亚洲最好喝的咖啡。老板李威德,从原来的专业建筑师转行成味觉达人,有一套从小题目上建立自己知识架构的方法。以下摘录自《阅读的狩猎》:

  1. Study 1:我决定学咖啡之后,就戒掉以前一天喝一瓶的威士忌,然后把咖啡、茶、红酒三样东西一起学起来。之所以要如此,是想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咖啡。这种交叉瞄准的方法很有助益。
  2. Study 2:不断明查暗访哪里有人懂咖啡。要了解咖啡的生豆、烘焙、萃取、保存,各找一个人。但是,人家只能指一个方向,一个很大的方向。实际的路总要自己去走,去琢磨。等自己对咖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体会之后,还要再找一个印证的人。
  3. Study 3:去书店。看入门书,二十本取一就不错了。所以看四十本书,找得到二、三本真正可用的书,就够了。咖啡机器的型录(Catalogue)也要读。再有就是参加国际咖啡协会,接触真正专业人士看的书。如果需要一些冷门、生僻的资讯,就要上图书馆,或托人到国外买书。
  4. Study 4:看书要看一本书的作者如何用全部的生命投入。要读到人家的心,要用更简单的方式。有时候拉开一段距离,反而可以拉近。
  5. Study 5:对于书籍或别人所提到的东西,我会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总要用真材实料做实验、验证后才算数。比如书上说摩卡咖啡有五种芳香族群,可是一开始我找不到,于是开始一个不断失败、不断实验的路程。煮三分钟不对,煮二分五十七秒不对,那就要不停地煮。
  6. Study 6:早期自己觉得懂了咖啡之后,埋首在800种香味中,滔滔不绝地向顾客介绍,觉得真是过瘾。现在,我讲咖啡只讲三件事:咖啡应该是透明的红色,不苦,不酸。人人都可以判断。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越读者.第7章跨越七道阶梯
越读者.第6章一些方法
越读者.第5章一些工具
越读者.第4章越界的基础
越读者.第3章网络上的事情
越读者.第2章跨越四种阅读饮食
越读者.第1章学校带来的一些困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读者》读书笔记 | 跨越七道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