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习律97|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依附宦官,被人讥讽为巧宦

前言

今天说的这个诗人,在诗坛的地位不高,但是他有两句诗却家喻户晓: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此人是晚唐时期的秦韬玉,他因为依附于宦官田令孜被人讥讽为“巧宦”。

一、巧宦

巧宦一词,出于《史记·汲郑列传》,西汉名臣汲黯的表弟司马安善于钻营,官至九卿:

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西晋潘岳作《闲居赋》曰:

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

秦韬玉,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他出身于尚武世家,他的父亲是左军军将。秦韬玉自小聪慧,有文采,善于作诗,但是累举不第。后来他谄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秦韬玉跟随唐僖宗和田令孜入蜀避难。中和二年(882),秦韬玉被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后来又被田令孜擢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因此时人戏称其为“巧宦”。

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云:

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

贺裳说,秦韬玉这个人的诗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一篇《贫女》流传甚广。贺裳以为这首词中的女子形象,可以和白居易的琵琶女媲美。

这首《贫女》是秦韬玉的代表作品: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世人喜欢的是流行的“俭妆”,而不是原先高格调的妆容。

贫家女善于针线,眉毛很长(流行短眉),但是这些条件不符合现实的需求。因此她没有机会嫁给优秀的男子,只好年年为他人作嫁衣。

这类诗歌,明显通过一个女子,表达世上怀才不遇之人的痛苦。不知道秦韬玉是不是写了这首诗以后,学会放下尊严,去巴结宦官呢?

晚唐乱世中,谁又是真正的人才呢?权臣、宦官、藩镇相互猜疑,明争暗斗,手下人各为其主,皇权成了摆设,皇帝成了的傀儡。

所谓乱世出英雄,但是英雄未必拥护唐朝。李渊没有拥护杨广、曹操没有拥护汉献帝、赵匡胤搞了个陈桥兵变。朱温灭唐建梁,是历史的必然。

怀才不遇的韦庄入蜀, 韩偓入闽,即使为他人做嫁衣,但是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就不错了。

三、暗中还换往来人

秦韬玉传世作品仅有三十几首,七言律诗就有30首。除了《贫女》之外,其他作品较少为人注意。

其中有一首《天街 》,写了长安经历战乱后的变化:

九衢风景尽争新,独占天门近紫宸。

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

烟光正入南山色,气势遥连北阙春。

莫见繁华祗如此,暗中还换往来人。

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可知这条天街特指长安中轴线大街。

中四联写天街之景。宝马香车往来不断,南山、宫殿气势依然。尾联见意,即天街繁华依旧,但物是人非,往来之人已经不一样。这首诗不知道写于何时,似乎是秦韬玉随唐僖宗返回长安后所作。

中和元年(881)黄巢攻入长安时,唐僖宗带着一帮宦官和宗室亲王提前跑了,他们在蜀地躲了4年。但是当时百官并不知情,很多官员与平民家破人亡。因此韦庄的《秦妇吟》写道:"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中和五年(885)三月,唐僖宗回到长安,发现宫城建筑保存完好,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在田令孜的运作下,重回长安的秦韬玉破格得到晋升神策军判官。

但是这个田令孜因为和藩镇争权,得罪了王重荣和李克用,二人联军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后,田令孜再次带着唐僖宗逃出长安。

假如秦韬玉这首《天街》写于中和五年(885),诗中“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仅仅维持了半年的光景。

这次长安陷落后,藩镇兵马进城后烧杀抢掠,宫室坊里被纵火烧焚烧,《旧唐书·本纪》记载:

黄巢据京师,九衢三内,宫室宛然。及诸道兵破贼,争货相攻,纵火焚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贼平之后,令京兆尹王徽经年补葺,仅复安堵。至是,乱兵复焚,宫阙萧条,鞠为茂草矣。

秦韬玉这个神策军判官,也从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结束语

田令孜失势后逃到了成都,被曾经的干儿子王建先软禁后杀死,秦韬玉不知所终。

结束语,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五律《李白》:

终南往来客,问道欲何施。

雁塔题名处,曲江流饮时。

停杯问明月,奉诏写新诗。

谁解谪仙意,功成访楫师。

@老街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唐习律97|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依附宦官,被人讥讽为巧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