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

图片发自App

    前几天,看老师们分享的《卖米》有感而作。

    前周回家,爸说“上周的柿子1.5元,不几天降到了6毛,没挣头了。”妈说“现在一棚柿子,700多斤,连500块钱都卖不到,干活都没劲了……”今周(5月26号)回家,爸高兴的说“柿子价升了,1.3元。” 不由的想起小时候跟爸一块卖菜的情景。

                                ——楔子

    我记事没几年,家里就种起了蔬菜棚。爸爸总是很早起来,蹬着三轮到30里外的县城卖菜。

      等我稍大大,就想跟着爸爸去卖菜,妈总不放心说“市场上太乱,有偷三轮的,有拐孩子的,你去做啥?”爸说“孩子大了,也该见见场面。再说,叶儿(化名)去了也可以给我看着三轮。”一旁的姐姐忙插话“弟去,俺也去。”妈立刻说“你爸带着你弟弟就够重的了。你能去?你爸不累?”爸见姐姐不愿意,说“雨儿,这次菜多,坐不过来,下次再带你去。”姐姐不情愿的把脸埋进饭碗里。

    每每卖菜,妈也会跟着早起,烧火给爸爸擀面条,还会打上一个平时不舍的吃的鸡蛋。早上,我和姐姐

沾爸爸的光,每人一碗泛着油花的面条汤,里面偶有“漏网”的几根面条和鸡蛋花,甭提多香了。

    寒冬的凌晨2点,妈喊我“叶儿,起了。”天太冷,我不情愿的穿棉袄棉裤棉袜棉鞋。爸围着锅台正喝着面条,边上一碗热汤,是给我的。喝到一半,爸递给我小半碗面条,说“路上冷,多喝点,暖和。”妈在一旁催促“快吃,再玩,赶不上早市了!”

    吃完饭,爸和妈把菜筐抬到三轮上,我坐在三轮后面,妈用军大衣把我包成了一个球。等卖菜的几户叔伯约合齐了,妈在后面推了一把,爸蹬开了三轮,妈在后面喊“贱贵的,都卖了,别带回来。”爸喊“嗯,回吧!”头也没回。

    大路上,刺骨的寒风,在耳边呼呼作响。爸爸他们,像大雁一样沿着路边拍成一排,借着月光缓缓前进。土路上的坑坑洼洼,哆嗦的人肚子疼。沉迷的黑暗里,不时的“哐当”一声响,走在最前面的伯伯喊“这儿有坑。”路上的三轮越聚越多,人们不说一句话,默默的挤在一块,气喘如牛。

    “爸,你冷吗?”“蹬着车,没觉着。”“啥时候到呀?”“快了。”爸爸的回答总是短暂急促。我不再说话,看着天上的星星,爸走,他们也跟着走,天没有一点亮的。没一会,就睡着了。

    后来,我问爸,卖一趟菜,来回多长时间?一个半小时。

    “叶儿,到了。”我朦胧的睁开眼,一片光亮,还以为天明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数不清的灯泡,照如白昼。

    菜市场里,叫卖的叫买的,人声嘈杂;三轮车如同树上的叶子,紧挨紧,密不透风。眼看着根本挤不进去,好能耐的爸爸,拐拐绕绕,也混进了人流。

    一个菜贩子哈着满嘴热气过来,问“卖啥?”“黄瓜?”“看看!”“中。”爸爸一层层揭开盖着的棉被薄膜。我在边上就生气,心说“看什么看,我们家的黄瓜肯定是最好的。”“嗯,好黄瓜。6毛2。”“多少?昨个,俺村里来卖的,还6毛5分5。”“昨个是昨个,你瞅瞅今市场上多少黄瓜!”“不卖,你看看这黄瓜,没两车猪粪,能供起来?”爸爸如同宝贝似的,又一层层把茄子盖上,生怕冻坏了。

    爸拉起三轮车继续转,菜贩子不时过来打探,都一口价“6毛2。”好几家,爸爸要“6毛3”,菜单子笑呵呵摆摆手“您再转转。”

    眼见着叔伯们陆续卖了,爸爸的倔劲上来“这么好的菜,这么便宜,不行我带回去,明再来。”我心里不愿意,就差一分钱,那么抠唆,带回去,妈还跟你吵嘴,但没敢说出来。

    转了一个市场,又回到起点。“大哥,大哥,你出个价。”“你们刚才也看了,俺这黄瓜,全市场,数一数二。”“大哥,今年黄瓜大收,谁家的黄瓜不好?6毛2,不给你选了(把不好的挑出来)。”爸爸没说什么,拉起三轮又要走。“大哥,今市场最高价,6毛2分5,你要觉着中,我这就给抬框。”菜贩子在后面喊。

    “卖了,姥姥的。”

    菜贩子和爸抬框,我在边上给爸抱着棉袄。爸边往里走边回头喊“叶儿,坐车上看好门,别乱跑,有事喊我。”半月前,爸也是来卖菜,转身的功夫,三轮丢了,叔伯们当场把卖菜的钱凑凑,买了辆新的,骑回了家,妈好一顿埋怨。我赶紧爬上车,紧紧的抱着车座,四外张望,人人都像贼。

    价,虽然跌了,但比叔伯们多买了5厘钱,爸爸也很高兴,他小心翼翼的把大票放进贴身口袋里,零花捏在手里“走,吃饭去。”

  离市场不远,就是饭摊,一个挨一个,锅里都冒着热气,看着都饿。爸爸要了两碗豆腐脑,几根油条。“吃吧,吃完,回家,还得拉帘子。”

    那是我第一次喝豆腐脑,白白的,嫩嫩的,入口即化,原来真有比面条汤更好喝的,爸没骗我。到了,我一直把碗舔的精光,爸笑了。

    临走,爸多要了三根油条,说“给你妈和姐姐稍上。”

  等出了市里,才发现,天才微微亮,太阳慢悠悠刚刚升起。

    到家,爸跟妈商量“这两天眼看着跌价,不行今咱再摘一筐,明,我再去一趟。”我熬不过,钻进暖和的被窝,补一觉,爸妈去拉草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