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珑
昨天,正在家追剧呢,微信传来一个信息,点开一看,又是她,发的仍然是语音,我默默地关闭了对话框,连听都不想听,更不想回。
她是我的旧同事,以前我俩在一个办公室上班,关系不错,经常互诉衷肠。
自从我调离了原单位后,我们俩一直还有联系,经常打电话,说说八卦。
但是她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微信消息喜欢发语音。
说实话,比起语音信息,我更愿意打电话,尽管我们聊的是些琐碎,但也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
有空的时候,我会和她煲电话粥,但对于语音,我比较抗拒。
比如说,我正在上班的时候,办公室还有其他同事,她的语音发过来,我怎么听?
一点开,办公室人全听到了,谁知道她讲的是什么?即使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我也感觉自己的对话没有了隐私性,在办公室全公开。
或者说,有时候我正在路上,外界声音很嘈杂,她发来的语音我根本听不清,就算是听清了,身边的路人也全听清了。
对此,我很直接地告诉她,不要给我发语音,发文字更好一些,更直白。
但她依然我行我素,理由是她懒得打字。
渐渐地,我和她联系得越来越少,也没兴趣再和她煲电话粥,因为我决定,把她剔出我的朋友圈。
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旧同事,完全是我无效社交的一部分,应该剔出我的朋友圈。
因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别人。
首先,她只考虑自己。
她懒得打字,是节省了时间,但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有人做过测试,一条100字的信息,看文字只需消耗两秒的时间,但听语音,就要消耗10秒。
文字比说话更简洁,人在说话的时候,会很容易带一些“嗯”、“啊”的语气词,而且人说话的时候,比较随意,很容易说一些无关的话。
本来只需二十个字表达的文字,说出来可能就会有三四十个字。
时间上的消耗事小,重要的是,她在说语音的时候,没考虑到别人当时的场景。
或者在学习?或者在开会?或者在赶一个策划稿?或者在和客户沟通?
她有空的时候,别人不一定有空。
这个时候,她语音过来,别人不听,又怕误了什么事,听,又耽误了别人的事,让人左右为难。
之前有一次开会,她给我发语音,连续发来好几段,我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只好拿着手机出去听,还调小了音量,努力在听她说什么。
听完了几段长篇大论,才知道毫无可用信息,只好烦躁地回到会场座位上。
我已经委婉地提出了我的意见,她却没有改变的意思,如此不尊重我的人,不值得当我的朋友。
其次,没有界限感。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的家人给我发语音的话,我最多就提醒一下他们,上班时间不要发语音,免得打扰工作。
但是这位旧同事,与我的关系还没有好到我家人的这种境地,老是给我这么发语音,真的好吗?
我在接受她文字的同时,还得接受她的语气和情绪。
虽然语音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但这种介质是一种更为私密的途径。
对于那些才认识几天或是群里认识的网友,如果他们一来就给我发语音的话,我根本理都不会理他们。
虽然有的人会说,这是微信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但不管怎么说,我收到消息的瞬间,还是会反感,内心有一种抗拒。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界限,这种界限可能是感性的,但它还是规范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第三,个人修养不足
我把她剔出我的朋友圈,不是要把她删除拉黑,而是从心底不认可她做为我的朋友了。
交朋友一定要交有素质、有修养的人,这样才会不断地提升自己。
通过这件小事,我明显地感觉到,她的格局、修养不足。
我很少给人发语音,除非在已经和别人聊了一会儿,肯定对方目前所处的环境方便发语音,或是已经得到了别人许可的情况下,才会发。
语音对别人是一种打扰, 尤其是突然地给别人发语音,让人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
我反思了一下,我和她之前的交流大部分都是些口水、八卦消息,而且她的消极情绪也较多。
这些对我毫无作用,我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人这一生就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及时把不合适的朋友剔出你的朋友圈,也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