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看过的书也不少,但是提起笔来就像难产般痛苦!苦思冥想无从下笔。有时想起某个知识点,在哪里看过,但是就像断线的风筝,就是找不到放在哪!看这本书,就是想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书所介绍的笔记方法,来自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利用这套方法,他一生累积了90000个知识卡片,并且出了58本书,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卢曼上过法学院,之后选择做了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之余,他做自己喜欢的事-阅读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内容。 他自创了卡片笔记方法,让他进入学术界。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手稿,给当时很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尔斯基。 舍尔斯基看完之后建议他来新成立比勒菲尔德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 但是当时的卢曼并不是一名社会学家,甚至连做社会学家的助理资格都没有!卢曼通过卡片笔记法的帮助下,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并在不久之后,被选为比勒菲尔德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并且终身担任这个职位。
看到这样的榜样,有没有感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是何高招!
卡片盒笔记分成两类:
一类是文献卡片盒(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卡片正面是书面信息, 背面是简要的笔记。他的简要笔记并不是照抄书中的观点,而是用他自己的表达,就像翻译。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对所阅读内容的想法、评论和思想)。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
卢曼在记主卡片盒笔记时,通常会注意卡片盒中已有的笔记,思考这些笔记与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 更多的时候,一条新的笔记会直接跟进另外一条笔记,形成笔记链。比如现有笔记时22, 相关联的笔记就会时22a,22b 。 这也是卢曼笔记的诀窍,他并不是按主题来做分类的 而是通过给每一条笔记加编号,通过排序相关笔记的链接,来对一个主题进行整理。 卢曼笔记系统的最后一个元素是索引, 他会从索引中引入主题,从而进入某个思路和主题的切点。
看完这个笔记的方法,有没有感觉特别简单? 感觉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个方法能够让卢曼如此高效。卢曼一生累积了90000个知识卡片,按30年算,其实,他一天也就是累积3张卡片。 怎么可以达到如此的高产呢?58本书!想想不可思议。我反复看书中的介绍,我得出的结论是:思考。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在看书的时候,只是把好的东西记下来,或把想法随手写在了书本上。 而卢曼不一样,他每次写笔记的时候都是特别慎重的,并且常常去查看文献卡片盒里的简要笔记,思考相关性。所以做笔记的重点不是记,而是思考!发展你的想法,分享你的洞见,养成习惯!
思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教育心理学家科斯婷.罗卡研究成功博士生和一般人之间的阅读方法的差异,在于有没有超越文本既定框架的思考能力!而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正是强调了这一点,不仅仅是想法,还需要写下来,并且思考它们对其他想法的意义,跟其他的笔记去建立联结。同时他强调的不仅是思考本身,更是强化我们思考的思维模式,让卡片笔记盒成为我们思考的工具!当我准备做一条永久笔记时要思考的是:这对我的研究和我的卡片盒里的问题有什么意义?他与某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事又有什么区别?我写下的内容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引起后续的更多什么问题?通过不断的记录永久笔记,从而建立你的知识网格体系!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维模式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时我们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自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高效率的人不会与不利的阻力做斗争,而是像柔道冠军一样转移了阻力,这不仅要依靠正确的心态,也要依靠正确的工作流程。 我认为这卡片笔记法就是这样的一个工作流程,他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容易让我们回归的到阅读和思考本身。最关键的时,他让我对做笔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超于文本的框架,思考他和其他主题的关系,以你的思考为中心,让知识真正为你所用。
写到这里,对于这个方法已经基本描述清楚了,但是我想你还是会有疑问,当你想要调用某方面的知识时,你依然很难找到。
其实是有方法,可以通过标签关键词的方式通过检索来实现。可以给你的笔记多个关键词标签,从而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查询。 但是更重要的检索方式,来自你平时不断的思考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关系,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这部分,我们是不能指望外包给软件或笔记,这一部分正是发现你的思维,产生洞见的关键!毕竟卡片笔记是负责存储事实和信息,并不能代替你思考和理解。
金句整理
P34 -- 成功与意志力的关系
自控和自律与环境的关系远比你个人的关系大得多。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当周围没有巧克力棒的时候,人们自然不需要靠意志力来抵御美食的诱惑。如果一个人特别特别想做某件事,他也就用不靠意志力去完成。-关于意志力的研究,目前还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地从长远来看,依靠意志力来完成一件事情是非常糟糕的策略。
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的阻力。高效率的人,不会不力的阻力作斗争,而是像柔道冠军一样转移阻力,这不仅要依靠正确的心态,也要意识到正确的工作流程。
P44-改变习惯
如果你不改变工具所涉及的日常工作,即使最好的工具,也不会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就像如果没有合适的道路来驾驶汽车,就算最快的汽车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就跟每一种行为的改变一样,工作习惯的改变也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是仅有工具就可以的,你还要改变一切跟他相关的思维方式,工作环境,以及去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p82- 发明集装箱。--不仅只是使用工具。还需要改变工具所应用的场景和环境。
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是一家卡车运输公司的老板,他发明了海运集装箱原因就是因为他运输的那个沿海高速公路常常堵车。是所以他就把游轮改装成58个集装箱,这彻底改变海运史了。嗯,但是。他并不是第一个使用集装箱的人,许多人都做过尝试,但几乎所有人,都在不久之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不是因为他们太固执,不愿意接受一个伟大的想法,而是因为他们在这个想法上损失了太多的钱。这个想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他将其高效的付诸实践,却并非意识。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船东试图将集装箱融入他们的惯常工作中,却没有改变基础设施和日常工作内容。--所以当我们发明一个新的方法的时候或者新的工具的时候,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工具,还有跟它相匹配的整个工作环境和工作习惯。
P68-专注于事情的根本,不要复杂化
美国宇航局想制作一只太空中能书写的圆珠笔,它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制作测试,终于开发了不受重力影响且功能齐全的笔,它通过压缩氮气将墨水推到纸上,而俄罗斯人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他的解决方式是用铅笔来解决。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把事情不必要的复杂化。
-P100--激励的本质是热爱
如果不能从长远考虑建立积极的反馈,任何试图用外部奖励都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非常脆弱。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完成。-换一句话讲,要让这个事物这个工作本身是一种激励,比如,孩子要打游戏本身就能让他产生愉悦感,所以他就不需要你的外部奖励,他也自动自发就玩游戏。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工作或者事业,以及你想要所追求的某件事情,让它本身变成动力源泉。那你就不需要靠意志力就能够很好的坚持下来。
-P120--直觉-知识的内化
关于心肺复苏任务的实验。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刚完成培训的医护人员分别来执行任务,,然后让初学者、专业的医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老师来分别评判谁是专业的。这样的结果显示,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的正确率大概是90%,而初学者的判断力就是只能靠猜测是50%,而这些医护人员的老师观看视频的时候呢,他们的正确率仅只有33%。这个结果其实挺让人震惊的,而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教师容易把遵循规则的能力,误当做在真实情况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为什么专家的有经验的医护人员的能力判断这么高,是因为他们已经内化了必要的知识,所以他们不要记住规则,也不需要有意识的去思考和选择,他们已经对这种情况积累的经验,他们能够靠自己的直觉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这里说的直觉不是指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找一种融入了过去的经验,通过无数次成功或失败的反馈循环深入学习/反复实践的结果。而对于医护人员的老师,他们并没有损失独特环境。也没有检查视频中的医护人员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反选择,相反他们考察的重点是视频中的人是否做出了符合他们所教的规则。
p124-蔡格尼克效应- 专注的妙用
蔡格尼克效应。他和同事一起去吃午饭,看到服务员不需要做任何记录,就能准确的记住谁点了什么菜,但是当他落了他的的外套回去拿,几分钟后就发现那个服务员竟然不认识他了,所以几分钟前他还很崇拜这个服务员,拥有超强的记忆力,但是几分钟后他就不认识他了,他对这个现象去深入的探索得出蔡格尼克效应,蔡格尼克效应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未完成任务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他们被完成,因此在服务员在点菜的时候是未完成的任务,他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而记住他,当他们用餐完毕,这个任务就已经把这个记忆停止了,所以呢,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就需要把想法写下来,让大脑相信他会在之后被妥善的处理,如果我们不把它写下来呢,他就会一直占据我们大脑的能量在思考,当然这也有利于我们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非常高效的完成任务。
P127- 达尔文处理认知偏差的方法
其实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也是无法摆脱认知偏差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达尔文的方式,就是他强迫自己写下那些对他的理论最具有批判价值的论点,并对他进行详细的阐述。我沉浸在许多年里都遵循着这一条金科玉律,既每当我遇到与自己的结论,相反的已发表的事实,新的观察或思想时,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立即把他们记下来,根据经验发现这种事实和思想比我喜欢的那些更容易,你从记忆中溜走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都只喜欢听到赞同的声音,一听到反对和质疑的声音总是抵触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有所突破,那就应该去听听反对的声音。
P154--坚持,实践的力量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19世纪最受欢迎和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他严格执行每天写一定的数字,他每天5:00的开始,在面前放一杯咖啡和一个时钟,每15分钟至少写250个字,他在自传中写道,虽然我每天能写出10多页的普通小说,如果坚持10个月,一年就能写出三部三卷的小说,要知道这还只是他在早餐之前所做的事。
-这让我想到了达芬奇,他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作品。我相信不是所有的画都是杰作,但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多,所以产生杰作的概率就更大了的,这个点也会让我想到坚持的力量,换一句话讲,对于知识这个东西我们知道多少不是重点。我们做了多少,所以当你心里有想法的时候呢,不仅是要把它仅在想象。而在于实践。
P144- 写下来的重要性--有效阅读
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得者费曼曾经说过,他只有在能对事情进行科普演讲时,才能确定自己对这件事情完全理解。如果你不说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做有声的思维,虽然把想法写下来就感觉走了个弯路,多花了一些时间,但不写下来才是真正浪费时间,因为这样我们大部分的阅读是无效的。
P158--卢曼很明确的指出,不写作就不可能系统性的进行思考。
---我想有效阅读的第1部分是能够察觉出书中的重点。能够把它转换成自己的理解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这才叫有效阅读。
P197--创造力、成长、思维模式
创造力不能像规则一样传授给别人,也不能像计划一样实现,但是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工作环境,允许我们创造性的思考。这是有助于我们记住这些创造性的想法,尽管我们可能与直觉相悖。独立思考的真正敌人,不是外外在的权威。而是我们自己的惰性。要想产生真正的新想法,更多的是需要突破旧的思维习惯。
---换一句话讲,限制我们成长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环境, 而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自己的惰性。
--我们的大脑喜欢墨守成规,但遇到新信息时,大脑是要么忽略它,要么也用原来的方式来思考,因此我们其实是有必要制定一些策略来打破常规的数学家,爱德华伯格和艾克斯坦伯德的著作《五维思考法》中就收集了一些不同的策略来做到这一点。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你真正看到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并尽可能的清楚和真实的描述它。如果有必要请反复检查,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甚至觉得是个废话,但是事实上我们能够真正看清楚看到的,而不是自己期望所看到的,这是一项技能,而非心胸开阔这样的性格特点。
P22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工作时预流再多的时间都不会有剩余,就像空气会充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定律适用于那些需要较长时间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让你一次性完成的任务。就像蔡格尼克效应的存在,如果任务没有被完成就会一直停留在我们的大脑里,第一可以一次性解决的任务,我们可以看到任务的终点就会加速完成它,它像马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所以解决这种任务最重要的一步是开始,所以仪式感能起到作用。
---换一句话讲,这是我们在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时所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这样子的话呢,我们就能够一个个目标的去实现,如果就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目标,我们就算给自己再长的时间永远都完成不了,因为你会无限期的拖延。
P227--- 培养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迫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的建立新习惯并逐步代替旧习惯。
-这让我我想起那个园丁除草的故事,就是你想要去除掉那些杂草,最好的方式是在原来的草地上种植出更有生命力的植物。而并非是拔草,坏习惯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