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村之行,与你同行

                                                                                                          前言

2019年7月16号,薯农之家团队到达远近闻名的稳村。从当地的驻村干部和甘薯种植大户了解稳村的高速发展的过程,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稳村自从2016年来进行帮扶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有女不嫁稳村郎”的尴尬状况脱离出来,其利用甘薯产业进行脱贫致富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参考,这样优秀的成果离不开政府、村干部的支持与努力。

一、稳村甘薯的背景

稳村为水田种植甘薯,而且是以一季水稻一季甘薯的轮作模式。一月份到五月份种植水稻,六月份到十二月份种植甘薯。这样的种植模式使得土壤的营养结构得而保持平衡,同时当地的水源充足可以进行泡田,这样甘薯病毒积累的量会更低使得甘薯的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另外稳村水田的甘薯苗生长情况良好以及病毒少使得成为湛江的甘薯苗的主要提供地。另外多年前的一场海水倒灌,使稳村因祸得福甘薯在此有了独特的口感,而种植其他作物并没有此独特的风味,与其相邻的村庄种植甘薯也没有独特的风味,这使得稳村的甘薯注定不凡。

二、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

在稳村采访当地的甘薯种植大户学习到水田种植甘薯的一些技术。

稳村种植甘薯的主要品种为西瓜红、番薯王、冰淇淋这三大品种,一方面是因为这几个品种的本身特性就较为优良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土壤环境好和有技术的支持。

在甘薯灌溉当地农户采用沟灌的方式,一般为一个月灌溉一次,所花的时间和人力不多,这样的灌溉方式适合于水田的种植。

在喷药采用了无人机进行喷洒,成本不高一亩才8元到10元钱。但是在施肥方面还是采用了直接洒要在作物上,这样的种植方式并不提倡,这样会使得肥料的浪费利用率低下、污染环境等问题出现。

同时当地的土地是分成一个个小分区,这个一方面解决了土地不平的状况,另一方面适合小农户小面积种植甘薯。由于稳村是一季水稻一季甘薯,而水稻的种植还没成规模化这样小区种植更利于他们的种植。同时他们采用高垄的方式,这样他们采用沟灌的方式不会把甘薯泡坏,也能很好把水排出。他们有良好的水利工程,在农业用水方面是足够充足的。一年一季水稻一季甘薯的轮作模式能使得土地保持肥沃和减少甘薯的病毒积累,虽然种植甘薯带来的利润比种植水稻的利润要高的多,但是他们依然采用轮作的模式,这样能使得他们能长期持续发展。

                                                                                               (图为带有病毒的甘薯苗)

三、甘薯品牌的打造和成效

稳村甘薯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以前甘薯是走低端的市场,这样使得种植甘薯的所获得的利润不高。酒香也是怕巷子深的,故稳村的甘薯要打好品牌效应才能更好的发展。

稳村甘薯历史悠久,其中出了不少赞扬稳村甘薯文章,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底蕴。采用了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合作社的模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新型模式扩大稳村甘薯的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与高校、农业部门合作为稳村生产甘薯保驾护航,同时为了改变甘薯种植的单一发展模式在未来会加大旅游业和甘薯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稳村甘薯在甘薯产业是有其一定的地位,他们的订单农业使得他们销售得以保障。在电商农业的推动下,稳村甘薯的种植面积会增大带来的效益会更高。

四、村民的学习

稳村的村民是有一颗善于学习和善于分享的心,他们在甘薯种植遇到问题会虚心向有关部门学习。

广东海洋大学和当地的农业局能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与当地的农户交流中的他们的施肥方式依然有些粗放,造成的肥料的浪费。

                                                                               (图为当地种植农户和实践队员)

农户在与朱宏波副教授的交流中的得知水肥一体化,便挑了一小片地进行试验。同时农户也提出了自己在甘薯为什么会有裂薯的情况的出现、如何防治小象甲和甘薯苗病毒防治等问题,教授一一解答了农户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为朱宏波副教授实地交流)

农户他们的学习热情令我感受到了他们脱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向前。扶贫并不是有关部门的单方面的帮扶,更是农户发自内心的想改变。我们采访的农户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但现在却是村里甘薯的种植大户,经济水平早就到达了小康水平。像他一样的农户在村里是有很多的例子,现在村里的环境是别的村不能相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稳村之行,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