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一个命题,今天我就尝试来探讨下这个命题。没有疑问,我水平非常有限,不过我到也愿意厚着脸皮来探讨这个问题。一为加深自己的思考,通过组织语言写出来,无疑是一种高强度的思想锻炼。二为抛砖引玉,我希望提出的这些看法,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使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更多的体会。我总认为,能够引起人的思考的东西就是好的。

图片发自App

我们在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充满着好奇,在通过听别人说话的过程,慢慢的学会一种语言,并用这种语言与人交流,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我们就接受了某种特定的生存领会。所以有人也提出过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世界观,思维和语言有同一性,接受这门语言的同时,无形之中我们也接受了语言所给与的各种领会,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并断言,同一个人在所有的情况都相同,唯独语言不同的情况下,他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如爱斯摩基人关于雪的不同的词汇总共有50多种,那么没有疑问,他们看到的雪和我们看到雪就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很多他们认为的有区别的雪,而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样的。

而我们关于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很多领会恰恰是非本真的,流俗的,平均化的,所以海德格尔认为根据这样的领会来指导生活就是一种沉沦。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从来如此的,大家都认为的就一定是对的呢?显然并没有这种逻辑的必然性,所以鲁迅才提出的要做彻底的前提批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深厚民族传统的那些从来都如此的,人人都认为对的东西进行彻底的批判,我们才能摆脱束缚,更好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我们常人对于死亡的领会就是:他人已经,我们尚未。而这只是非本真的领会,死亡的本真就是必然的,本己的,不确定的确定性。必然的很好理解,每一个人都是必死的。本己的,死最终是你自己的事,濒死的绝对无助,谁也替代不了,无论这个人和你关系有多亲密。不确定的确定性,死是确定的,而什么时候死是不确定的。这一点与我们的日常理解出入较大,我们总是从一种确定的确定性来理解我们的死亡,即我们总是用平均寿命来衡量我们的预期寿命,从而认为死亡是离我们相当遥远的事,所以我们才经常不加思索,不作区分的过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死亡永远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掉下来,每一刻,都是生和死的较量。

所以海德格尔说只有在活着时先行的理解死亡的意义,我们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我们应该怀着一个我们随时死亡的信念来安排我们的生活。过去的累积和对未来的期望构成了你的现在,现在和紧接着的未来转瞬又成为新的过去。时光不会倒流,生命不可重来,把每一个现在尽可能的符合你未来的期待,从而让它成为一种好的过去的积累,接着促进对于未来更大的期望,两者相结合再来构成一个更好的现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想没人否认死亡就是对生的一种否定。死去原知万事空,死亡就是虚无。生就是一种可能性,而死了就是盖棺定论,一切都已经成定局,无法改变。向死而生并非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接受我们必死的这个命运,而对于人生不做思考,不做区分了。相反更强调生的可能性,是一种更积极,我们有限,我们随时可能死亡,所以才更要区分,什么是你真正的想要的,你怎么样活着才会让你在任何一刻都可以死得没有遗憾。

图片发自App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反思什么?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这些语言的,社会的,外部的所加给我的领会和价值。一切都值得怀疑,一切都需要经过理性的拷问,一切都需要经过时间的反复确认。随波逐流是容易的,拿来就用也最不费力气。而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所以需要认真对待,有些费力是必须的。不然到头来,空感叹,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且不悲哉!错误的累积是一个让你慢慢的灰心的过程,真到心死时,认为一切已经成定局时,人就会变态,明知错也会顺着这个惯性错到底。哀莫大于心死,这样的人他活着,他已经死亡了。

图片发自App

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神柱上刻了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为什么谈到这里,既然向死而生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生,而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识自己。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更好的生活的前提条件。我们太多的时候活成了别人所期望的样子了,很多时候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了,我们不是被社会边缘化,我们是被自己边缘化了。请活成你自己本来的样子,你是棵灌木丛就争取长成最好的灌木丛,你是棵白杨,就好好的成为一个参天的白杨,不要不安分的与别人比较,请与自己比较。承认自己的限制,才能超越限制,活成更好的自己。一棵按照白杨来生长的灌木丛一定是不一个好的灌木丛,白白花费太多的力气,到头来一切皆空,同样一颗按照灌木丛来生长的白杨也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白杨,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没有完成对于生命潜能的实现。所以,人啊,请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活成你自己,实现你自己!

人生的目的地,我们都一样——死亡,人生的意义,我们也一样——去过一种对于你真正的不断向上的生活。向死而生——让我们的无论哪一天面对来临的死亡,我们都能少有遗憾的安心的离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