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所感

前言:我一直对文字有某种信仰,认为文字本身是有力量的,也是可以传递力量的。

近日,被朋友圈的口罩刷爆之余,有点意外的是朋友圈被一批日本捐赠武汉的纸箱刷屏了。

这批纸箱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的物资,包括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在纸箱的标签上,写着8个汉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其实这诗句,是源自1200多年前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当时正值奈良时代,日本人对中国的汉风文化非常推崇,当时的日本长屋亲王特地制作了一千件袈裟,请人带给中国唐朝的僧侣,每一件袈裟上都绣着他写的四句偈语: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是中国唐玄宗时期的事,当时长屋王的这四句偈语被录入日本的《怀风藻》,也被收录进中国的《全唐诗》,其诗前题注为:“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真公,即鉴真法师。全唐诗记载说,鉴真法师因为被日本长屋王的偈语所感动,遂东渡扶桑,历经6次终于到达日本奈良,舍身传法。说起这段佛缘,是不是更让你相信文字的力量?

对于日本,我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因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学习能力,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反观我们疫情下的年轻人都在干嘛呢?

2月9日,抖音用户“谁家的圆三”在百无聊赖之中,想知道自己的睡觉是不是打呼噜,于是发了个直播视频,直接睡觉。

第二天醒来,他惊呆了:直播5个小时,最高在线观看一度达到54万,于是,“谁家的圆三”又发布了一个“昨晚54万观众看我睡觉是种怎样的体验”,在视频中他解释,自己真的只是因为无聊。

对于这种无聊的人,我不想过多的阐述,以免显得我更无聊。为什么会无聊,只要没有正事儿做,什么时候,在哪儿都会感觉无聊。究其原因,是自带一定程度的焦虑与不安全感。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全感,让自己无法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独自相处的时光,甚至是害怕和自己独处。于是乎就不停的刷短视频、朋友圈,否则就无所事事。亦或者采取逃避的方法,比如睡觉,赖床,能消磨一会儿时间是一会儿。

除此之外,感觉无聊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真正兴趣爱好的人。一门让自己非常热爱的兴趣爱好远比你想象中来的重要,在任何时候,只要你想起来做起来惦记起来都会心潮澎湃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你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与自我取悦感。但是,当代年轻人,十有八九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热爱的兴趣。大多数都是浅尝辄止或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拥有一个真正的兴趣爱好也是热爱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

好奇心和开放性不够强也非常容易造成一个人无聊的感觉。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反对,说不是啊,我是一个很有好奇心的人呀,但是我仍然会觉得无聊呀。好奇心几乎人皆有之,但是真正一直对生活的高度好奇和把这种心理实践的人非常少。比如,你也许对一个国家感到好奇,想要有一天去那里旅游,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他们的语言呢?想要学这种语言的冲动?并且真的去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好奇心还有一个对应的小伙伴名字叫做:学习性。只有浅薄的好奇心而没有学习性生活也会少了很多趣味。

与好奇心和学习性相伴随的另一个小伙伴就是:开放性。一个人的开放性越强,好奇心也就越强,学习性也就越强。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后,会感觉生活充满趣味,又怎么会感到无聊呢?

我真希望中国人能有一种知识的渴望,主动去学习,去提升自己。这时代确实浮躁,但是我们要相信现在以后都会是知识经济,一个人有核心竞争力,会是自己的品牌,会是一个公司。

说到这里我还想再引申下,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但是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从汉代到近代,已经比不上春秋时候的百家争鸣。更多的是后代的学者反复的钻研咀嚼,都快要食之无味了,没点创作的东西出来。反而还沾沾自喜,无外乎古代的书呆子,一言不合就子曰子曰的。

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寻找追求智慧。然后我们能否创造新的篇章,在历史上再画辉煌的一笔呢?谁又知道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下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