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有时更为大用,我同意此观点。

窃以为有用和无用其实并无本质区别,而只是因人们对二者的认知停留在了利益固化层面。有用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较快产生效益,带来物质反馈,而无用则恰成其反,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然而“无用之用,方成大用”。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有用的实用趋之若鹜,深陷世俗泥潭无法自拔。而无用看似毫无意义,实则不然。它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化身为一种无形的思想、一段奋进的时光、一种相对于科学的文学……它细微,它易被人轻视,但它于个人、于社会乃至于国家都有着不同定义,产生不同效益。

文学的“无用”,促进思想的潜移默化以及内在的精神丰盈,熨贴浸润每一个人的内心;思想的“无用”,促使封锁落后的旧社会脱离贫瘠思想的束缚,不断发展铸就了当今辉煌;时光的“无用”,实为熔铸个体的精神力量,在一段奋进的蓄势待发后,为民族复兴、建造强国共同写下精彩注脚。

然而“无用”之用不仅于此,它支撑着人们,引领着人们。揆诸历史,以千年科技文明领航于世的中国,终囿于“治国天下平”的实用技术,固步自封。因“无用”的思想之落后而止步不前,面对西方工业革命的爆炸性成果,只可“望洋兴叹”。毋庸讳言,“有用”当头,即是一种短视的实用主义,一切以效果、功利为准,至于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真理,对其皆为空论。于是直到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支撑和引领,中国才逐渐挣脱桎梏,走上一条凝聚着“无用”的思想智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我们当从满地“有用”的六便士中时时矫首,望望那“无用”之月。“六便士”诚然炫目,近利确实可争,然若囿于此,则无以“于无声中听惊雷”,打破固局以辟新路。

同时,让“无用”成以太用亦需社会力量参与。徒有“有用”没有“无用”不能,但不可否认的是,空有“无用”没有“有用”亦不能,在保障当前发展的同时适当加强社会科学的普及、文化事业产业建设,让埋头苦干于“有用”的人们得以抬眼四观,以更深邃而先进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不是一种大用?所以在重视“无用”时也不能忽视“有用”,使二者齐头并进方能相得益彰。

由是观之,“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